路透北京2月10日电---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涨幅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创30个月以来新低,并为连续第九个月走低,该数据高于路透此前的调查中值0.9%.
国家统计局并公布,1月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滑3.3%,降幅创2002年3月以来最大,低于路透此前调查的预测中值-2.6%.
同时,1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2%,非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6%.
国家统计局的新闻稿称,国际市场基础性产品价格下降,导致中国主要类别产品价格全面走低.中国2008年PPI价格变动对2009年的滞後影响为负,全年大约为-4.3个百分点.
以下是中国CPI,PPI历史变动情况(较上年同期%):
2009年____________2008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月 12月 11月 10月 9月 8月 7月 6月 5月 4月 3月 2月 1月
1.0 1.2 2.4 4.0 4.6 4.9 6.3 7.1 7.7 8.5 8.3 8.7 7.1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4.8 1.5 1.8 3.9 1.2 -0.8 0.7 0.4
2009年 ___________________2008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月 12月 11月 10月 9月 8月 7月 6月 5月 4月 3月 2月 1月
-3.3 -1.1 2.0 6.6 9.1 10.1 10.0 8.8 8.2 8.1 8.0 6.6 6.1
以下为市场人士的评论:
--上海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鲁政委:
CPI涨幅在市场预期区间上限,主要原因应该是农历春节期间食品价格的上扬.
PPI跌至市场预期之下,主要是因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
政策方面,料央行不会在2月份调低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因CPI数据不是那麽的差,且市场流动性充裕.
另一个原因是新增贷款的快速增长,预计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将达1.2-1.5万亿元.
但央行可能在下个月的两会前後降低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
--摩根大通驻香港证券市场主席 李晶:
关于冬季旱情的通胀影响:尽管中国冬季旱情非常令人忧虑--特别是对深受影响的中部和北方省份的农民而言--但此前连续五年的丰收应该可以为今年小麦可能出现的减产提供充足储备.
相信中国政府已增加国家储备,以防止因供应过度造成价格下跌,并鼓励商业企业亦持有储备.
关于政策前景:我们预计中国央行未来月份将进一步降息,特别是考虑到近期实际利率的上升.进一步降息及贷款增长的扩大有助于减少融资成本,并使得经济活动更容易获得信贷,由此减少通缩延长的风险.
--荷兰银行驻新加坡经济学家 Tim Condon:
中国的春节假日可能被纳入采样期,因此食品价格的季节性上涨是可以理解的.
数据没有意外之处,大家都认为有通缩的趋势.考虑到去年四季度物价快速回落,大都预测通缩将在今年早些时候加剧到新的水平.CPI的下滑幅度或超2%,其後PPI则可能下滑逾5%.
大幅放松货币政策或为解决之道,中国政府也这麽做了.以中国目前的货币政策宽松程度来看,要逆转通缩压力耗时不会长.
--海通证券宏观经济核心分析师 李明亮:
CPI数据还不错,主要是因为非食品项目下降得比较少,PPI下降偏快,受外部影响比较大,主要是国际大宗商品的波动.
预计2月份CPI和PPI同比继续为负.拉动CPI的因素基本上没有了.旱灾对整个供需格局不会有大的影响,至少2月份是这样.
--花旗集团驻香港亚洲首席经济学家 黄益平:
通货紧缩是今年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1月份CPI的下降幅度和PPI的负值均表明,目前通缩风险在加大.
货币政策方面,通货紧缩风险显然给货币扩张政策带来了巨大空间,如果政策制定者认为有必要以此支持经济增长同时防止通货紧缩的进一步加剧的话.
央行现在仍有调降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未来数月内,中国人民银行或将调低基准贷款利率逾一个百分点,令其在年中前达到4%,当前为5.31%.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 张永军:
CPI大概符合预期,但比预期稍微高一些.高的原因是食品价格影响比较大,涨得幅度比预期高一些,这跟春节因素以及近期市场变化,比如货币供应比较放松有关系,与此同时,国际农产品的期货价格有一定涨幅,这对价格也有一定的支撑.
CPI降幅没有持续下降那麽猛,侧面反映经济下滑的势头有所减缓,宏观调控的部分政策已经起到作用了.但单是一个月底数据还说明不了太多问题,因春节因素对月度数据影响较大,一般要到2月,甚至3月的数据出来後,才更有可比性.
另外,PPI下降幅度也在预期之内,主要跟翘尾因素有关系,但对企业来说不是好事,企业还处于消化原材料库存的过程,对企业盈利是负面因素,企业走出困境还是尚需时日.
--汇丰银行驻北京分析师 马晓萍:
由于基数原因,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可能都为负数,但下半年幅度会有所减少.从目前的分项数据来看,至少没有继续恶化的迹象,但说复苏还为时尚早.
我们预计CPI增幅将继续缩减,为防止通缩情况的发生,我们预计一季度央行仍有可能降息.
--西南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 王剑辉:
CPI1%这个数值略高于市场预期,未来两个月CPI的同比数值很可能出现负值,所以我们在关注同比数据的时候也应关注环比数据.如果从环比数据看,我们认为中国的通货紧缩已经进行了一半,这个过程从去年11月开始,到今年二季度末就应该结束了.PPI相对CPI反应有时滞,预计未来两个月PPI将继续走低,但通缩的威胁已经减轻,并走近尾声.
这两个数据对目前的货币政策影响为中性,亦肯定了前期政策和措施的效果,中国并没有陷入强烈的通缩,因此利率继续下调的迫切性已经大大降低.
--民族证券分析师 徐一钉:
虽然目前经济出现一些转好迹象,比如信贷规模扩张,PMI回升,但结合PPI,CPI这些指标综合来看,我们并不能做出经济是否开始转向乐观的判断.
虽然货币政策仍有执行空间,但预计"两会"之前不会出台降息之类货币政策.
--长江证券分析师 李冒余:
PPI数据基本符合预期,主要是由于去年的基数效应,令整体下滑的趋势没有扭转.一季度PPI预计都将是负值.CPI反而呈现了上涨,一方面是因为近期粮食价格逐渐趋稳,加之今年的春节在一月,去年是二月,节日错位令CPI的基数效应不明显,主要受翘尾因素影响.
--上海证券分析师 胡月晓:
CPI、PPI的低位运行是经济下降阶段的通常表现,预计未来3-6个月後会企稳.但通货紧缩的状态会持续2年左右的时间.
短期看,无论是通缩还是经济下降,货币对物价和经济的影响都比较有限.而从资金的供求面看,当前银行体系资金充裕,降息等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并不能加速信贷扩张.
综合来看,物价走低只是给降息提供了空间,但并不一定会导致降息行为的发生.
**相关链接**
--参看相关细节,请点击国家统计局网站,网址(http://www.stats.gov.cn).
**相关背景**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此前称,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央行将根据具体经济情况采用不同货币调控手段,并非单靠利率调整这一种货币政策.中国刺激经济的政策已有初步效果,但对整体形势的判断仍需密切关注今後的发展变化.
--中国总理温家宝春节长假期间在伦敦表示,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增长骤然放缓後,于2008年底出现复苏迹象.但他称,政府可能需要采取进一步的刺激措施.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1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第二个月出现回升,当月各分项指数升势明显,或显示中国制造业正在逐步由低谷回升.
--去年11月初,中国政府宣布未来两年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以刺激经济的方案,并在今年陆续通过了汽车产业、钢铁产业、装备制造业及纺织业振兴规划.
《快速分析6》中国1月CPI同比上涨1%,连续第九个月走低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