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视、民主与统一


歧视、民主与统一

现代有效歧视理论告诉我们,歧视会同时降低双方的福利,但对资本输出方而言,受损的主要是资本家,劳动者的损失却很小,甚至可以获益,相反对劳动输出方而言,受损的主要是劳动者,资本家的损失较小甚至获益。将这样的理论应用在台海,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两岸隔绝,在经济较发达的台湾,劳动者少了大陆的劳动者低价竞争,可以享受较高的工资福利,如果两岸资本甚至劳动力可以顺利流通,尽管两岸经济都可以从中得利,但对台湾劳动者而言却未必有利。这也可以顺利的解释为什么台湾南部比较穷的人更倾向于绿营,而比较有钱、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更倾向于蓝营。也可以比较好的解释,台湾民主运动为什么会走向台独运动,因为民主是一人一票,而劳动者的人数总比资本家多。

经济学告诉我们社会人都是理性人,只可能为自己争取效用最大化。消除歧视的方法只有一种,就是让歧视对歧视者来说变得划不来。从解决台海关系来说,消除台湾劳动者对大陆的敌意,从经济上就在要努力提高大陆的实力,特别是劳动所得。大陆的工资水平与台湾工资水平越接近,台湾劳动者就越不怕与大陆交流,两岸的统一就越有可能。而实现这一点,全球化所带来的经济自由化,资本的流动本身也可能达到降低劳动者从限制中获利的可能。

当然歧视有时纯粹只是一种偏好,因而也是一种购买行为。大陆与台湾人民在语言文化、生活方式上差别不大,也就是说,双方在此方面基本上不存在购买行为。但目前双方的社会制度差别较大,特别是台湾人民,对自己的民主制度充满自信,因此可能愿意在此方面付出较多。大陆要减少台湾人在此方面的“购买”意愿,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是减少双方的差距,努力争取台湾人的认同,最好公开认可台湾的民主成果,表达将认真学习的意愿。

两岸统一,就是要让两岸之间的歧视变成一种不经济的行为,而两岸整合变成一种经济的行为,统一才能最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