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网站看到一位外国政治家谈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因个人的取向,摘要如下:
中国今天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已经与30年前完全不同,改革开放带来的财富并没有惠至每一位国民,需要处理的问题也是堆积如山:经济改革还需要完善、社会改革有待继续、政治改革面临巨大压力,改革的攻坚性质包括重构现有的利益格局。然而,值得庆幸的是,现今中国的基本市场制度已经确立,并且已和国际社会深深整合,三十年改革开放的精神实质已经隐含到整个社会运转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为下一个三十年深化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石。
经济增长具体表现就是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每个家庭都拥有自己的家园,良好的医疗保障、子女能够得到良好教育,以及各种娱乐设施。是如何利用资本主义方法建设社会主义的。
经济活动越来越多,私人企业越来越多,小商小贩越来越多,社会越来越繁华。人们的穿着打扮有了变化,女性越来越时尚。是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
不同的阶段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必须做的是打破旧模式,推动公有制企业和公有制体系向以利润为导向的企业过渡,不管是私有还是公有,不再是时常亏损,而是更加注重盈亏。第一阶段应该划到2000年,从1979到2000年,这个阶段是个困难重重的时期;政府取得了重大突破,改变了体制,加入了WTO,加入WTO又会迫使改变体制而且还会继续推动改变并保持竞争力。
从1978年到2000年,沿海省份与西北、西部和西南地区贫穷省份之间的差异已经非常巨大。政府正努力在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建设基础设施以带动发展,对向这些地区投资的人给予特殊的投资政策,因为西部地区远离入海口,出口成本过高。所以投资西部就意味着产品也要在西部销售或在中国国内市场销售,也许不久以后,随着中国和中亚、俄罗斯联系的加强,也可以向这些国家出口。但这是一个长远的考虑,长远的意思大概就是30到40年的时间。西部省份最终也会像临海或者临江临河省份那样发达繁荣。
从历史之初,中国的贫困地区往往都在内地,那里气候不佳,交通不便,文化和教育水平也不够高。所以那里的人民、那里的优秀学子都希望提高自身,于是他们到沿海城市或者北京的大学读书或接受特殊的培训。这种状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因为优秀的教授和教师都不愿意到这些省份。
这是个世界性的问题,在印度尤其是个大问题。印度有许多小村落根本没有教师愿意前往。于是孩子们跟随一些不太称职的教师上课。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城镇化,建设城镇、大城镇,这样才会有足够的设施吸引教师,推动卫生服务事业的兴起,实现与世界的连接。这是所有发达国家或地区都走过的一条发展之路,欧洲、美国、日本、台湾、韩国、新加坡。
中国改革开放的得与失
中国改革开放的未来三十年来到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改革开放中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投资与消费、内需与外需的不均衡;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工业,服务业发展滞后;大量耕地转做工业用地,农业基础弱化。从中长期来看,这些问题可能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要因。
1995~2006年,中国行政成本由996.54亿元增至7571.05亿元,部分被公车及豪华办公楼消耗掉。
以2004年围绕着国企改革的“朗顾之争”,至2005年7月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份“医改基本不成功”的报告,对于改革的反思此起彼伏。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而言,最大的成就是以经济的腾飞解决了经济方面的难题,随着大众法制意识和人民民主意识普及与提高,改革开放将逐步涉及到诸多曾经回避的难点,如体制改良、利益阶层矛盾等深水区。改革开放的成就与难题都留给了继任者,对继任者而言,经济成就是其背依基础,难题是政治及社会改革开放的空间。
1999年3月22日,中国启动了西部大开发规划;2003年9月10日,中国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多年过去,沿海与西部、内地省份之间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加大了。
在全球化竞争变得如此激烈之时,每一个国家都面对同样的问题,竞争者凭借低成本的生产基地,以同样的商品同样的服务进入市场。
国有企业从一开始就明白,要生存就必须竞争。国家不会资助他们,如果他们一再亏损,就只好关门倒闭。这些企业中多数出口寻求增长,必须面对竞争求生存。因此他们非常重视节约成本、提高生产力,并利用合作经营和熟练工人,使用最好的机器设备改善产品质量。中国的国有企业并没有这样的竞争压力,因此一旦市场开放,许多企业无法迅速变通适应竞争,将不得不靠国家的资助生存。中国部分国企正在改变并不断发展。
要确保每个人都分享公平,就必然会面对更多的困难。发展过程中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平等的获得财富。回到铁饭碗时代,就无法取得进步。不过,弱势群体、教育水平低的群体也不必恐慌自己会被遗弃,因为他们也将获得适当的住房、卫生保障,子女也拥有平等的机会接受中学及大学教育。
在文化和商业思路上存在很大分歧,无法理解对方做事的方法,“关系”和派系等因素,还有决策做事的方法,根本不顾及自己是否已经脱离了原已同意了的总体规划。
深圳和其他珠江三角洲的沿海城市一样,都因不断上升的工资和成本而感受到了成本的压力。先开放的城市必须寻求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否则就将停滞不前。广州在华南地区的角色定位已经被考虑进入下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和国家发改委谈过深圳和广东所有的工业企业的发展计划,并列明广东的角色,加速整个珠江三角洲盆地,包括广西、云南和其他南方地区的发展。
现在的人是无法重复80年代人们所做的事的。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简单的年代,你们刚刚接手香港的低端工业,从农业步入纺织、塑胶和所有低端产业,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如今工资水平升高了,土地成本升高了,你就必须去爬增值的梯子。换句话说,发展现在要依靠更高质量的投资,引入更多资本、更多机器、更多电脑,以及可以利用这些设备工作的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人才。
中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庞大的人口,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而且中国也确实正在做得越来越好。如果俄罗斯拥有三个这样的省份或比如说三个临波罗的海的州,全是俄罗斯人,而且不属于苏联,俄罗斯人与西方联系,那俄罗斯就会看到这些地方是多么的繁荣,并且他们还可以轻易地将其体制复制。因此这就是它的价值,当然中国在之前从西方和日本得到的投资很少。海外中国人帮助开始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特别是天安门事件之后,西方不投资,日本不投资,但海外华人投资,他们的投资获得了利润,于是便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