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似有灵 风范大中华


1970年5月20日,周恩来与西花厅工作人员最后一次合影

      题记:《春秋》有:“知者虑,义者行,仁者守。”当今世人似有学问者,喜言风俗不好,却不知风俗是谁做的;身便是风俗,不知去做,如何会得好?讲风俗能就自己身上讲起的,便有了许多不肯苟且偷生之意;又能知远虑、行百年树人之事的,便有了许多家居为善、风范乡里、桃李天下之功德;再能内刚不屈、外处以和、养德自守的,便有了高山景行、人所仰慕、气蒸山岳、声传大河之风范。
  年过古稀的赵炜女士,侍国相38年而不恃贵,传扬周恩来总理精神风范30年始终不渝,为学生、干部、公安干警各行各业等,讲演“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风范”百余场,所到之处,听者满堂,讲到动情处,犹如总理有灵,风范中华!有赵炜女士如此巾帼知、义、仁者,国之望也!犹愿归林下之有识之士,或体诸身,或喻诸人,为我中华后继有人而援手教育、礼范乡里,则人生及于圣贤者也。

袁大离丁亥年孟春于北京

1965年与西花厅工作人员和合影时,周恩来和邓颖超把赵炜拉倒了中间的位置。

前立者为赵炜的儿子赵珂,后排左一为赵茂峰)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当初是怎么走进西花厅的?
  赵炜(以下简称赵):我是沈阳市第七女子中学的学生,中学毕业后我报名参军,虽然当时父母并不同意我当兵,我是在1953年,被送到长春中国人民解放军机要干部学校学习了一年后,1954年转业来到中南海的。我留在国务院做了几个月译电员后,一天秘书科的科长找我谈话,要把我调到周恩来总理办公室去工作,我当时的内心又激动又担心,激动的是我可以见到周总理了,担心的是我才23岁,我能胜任这份工作吗?我当时就是怀着这种复杂的心情走进西花厅的。

 

 

  记:你刚到西花厅的时候,西花厅是什么样的?它和你想像中的西花厅一样吗?赵:西花厅离中南海西北门很近,原来我在外面只看见过它的一个轮廓,当我走进西花厅时,我发现它比我想象中要安静很多,我还记得那天我走到西花厅的大门口,和警卫通报了自己的姓名后,就径直走了进去,西花厅里静悄悄的,门口的警卫室和车库都是清一色的青砖老房子,院里的林荫小径让人感到特别清爽舒服。走了十几米,通过一排小平房的围墙,我第一次看见了西花厅外院的水榭。其实西花厅最著名的要数那里的海棠花,每年四月,海棠花盛开时节花满枝头,给这座具有中国古典风貌院落中的春色又平添一丝儒雅的气息。

 

 

  记:那你知道当初为什么总理选择在西花厅办公吗?是他们一开始就住进来的,还是后来搬来的?
  赵:不是一开始就住进来的,是后来搬来的,刚开始周总理他们住丰泽园,后来毛主席搬进来了,总理就要换一个地方住,当时总理来西花厅这个小院一趟,他和邓大姐都很喜欢那里的海棠花,还有前院的几十株牡丹花和马蹄莲,总理觉得这个小院很雅静,于是就搬来了。

不离邓大姐左右

  记:你第一次见到总理紧张吗?
  赵:紧张呀,那时我来西花厅已经工作了快一个月了,但是有一件事我当时是不敢问的,那就是什么时候可以见到总理和大姐,见到他们我应该怎么称呼他们,我该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呢?这个疑惑在心里压了很久,终于有一天我要外出办事,见到在散步的总理和大姐,我楞在那里不知道说什么好的时候,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已经向总理介绍了我的情况,总理马上拉着我的手说“新同志呀”,我紧张得手心都冒汗了,总理看出我紧张,笑着说“不要紧张,咱们都是同志”,让我突然觉得自己和总理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当年周恩来夫妇和陈毅夫妇拍照的老地方。邓颖超感慨地说:“四个人中走了三个,咱俩也在这儿坐坐。”

  记:你在总理身边工作这么久的时间,是否想过换换环境,去别的岗位上工作呢?赵:我曾经有一次差点调离总理办公室,那是主席有一次对总理说“秘书多会误事”后,总理决定精简秘书队伍,当时我接到组织的安排,要调我去北京一个化工厂担任团干部工作,接到通知后我还挺高兴的,觉得自己有机会到基层锻炼了,那天晚上我去紫光阁玩,见到总理和他告别,结果总理为这件事很不高兴,在他亲自过问下,我最终没有被调走,并且在西花厅一呆就是30年。

邓颖超说:“赵炜,你靠近点!”于是就有了这张照片。

  记:在你眼里,总理对同志的要求严格吗?
  赵:总理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他在工作上对同志的要求很严格,但在生活中,他和大家很随和。总理要求秘书向他汇报工作的时候一是要准确,二是要及时,三是要简明扼要。汇报工作的时候不可以出现“大概、可能、也许”这类词,不过总理很关心我们的生活,我结婚的时候,总理亲自前来道贺,他和大姐送给我们的结婚礼物——毛主席绣像我们一直保存到现在,我们那场简单的婚礼因为总理的到来,给我们留下了永远甜蜜的回忆。

邓颖超辞世时,赵炜向她吻别

  记:在你眼里,总理是位平易近人的人,那么他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每天他的伙食是什么样的?
  赵:总理和大家一样,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他的饮食很简单,早餐通常是一杯牛奶或者一碗玉米糊,再加两三片面包,如果在家吃午餐或者晚餐就是两菜一汤。总理喜欢一荤一素,荤菜他喜欢吃鱼或者红烧肉,素菜就是一些青菜了,总理每天晚上工作,他晚上工作的夜宵就是一小盘花生米,一吃就是几十年呀。总理不理财,喜欢请客让朋友来这里聚餐,可他每月的工资并不高,时间长了,大姐就笑他,后来总理再请客就告诉大家,这是拿大姐的工资做人情,请大家吃饭。生活中的总理很爱干净,他出门很注意仪表,他喜欢穿灰色的衣服,他的衣服不多,有几套来回换着穿,穿不了的衣服,再给大姐改改穿,平时总理最喜欢做的体育活动就是打兵乓球了。

大姐,请再看一眼西花厅

  记:你和总理他们生活这么多年,他们在生活中对你产生过什么样影响?
  赵:对生活产生过影响就是两个字“节约”。总理和大姐从不主张浪费,我的女儿深受大姐的疼爱,但是大姐对我女儿的教育也很严厉。晚上看到亮的灯点多了,他会叫“小七,快去给奶奶把灯关了”,看见水管里的水开的太大,就会说“小七,快关小”,他从来不让我女儿剩饭,她说她看不得浪费粮食,她瞅着心疼。到现在我的“小七”在国外生活着,还有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等习惯。

赵炜和赵茂峰结婚已经51年了,当年周总理和邓大姐送他们的结婚礼物他们一直珍藏着,周总理的祝福也一直陪伴着他们在生活的旅途上携手并进。(摄影:裴颖颖)

  如今我的两个孩子虽然都没有入党,但是他们的心永远和党贴得最近,女儿出国在国外居住,但是她心里最想念的还是那个疼爱她的邓奶奶,每年她都会回来看看邓奶奶的相片,儿子从国外学习回来后心里念着是如何报效祖国。这些我觉得都离不开大姐的教育呀!

      袁大离 李 茜 《神州博览》 2007年第01期

 

2005年12月4日下午,在固始县政府礼堂,赵炜同志为全县的近千名教师代表所作的报告生动感人,满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围上点,别吹着风。”(摄影:意大利记者洛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