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中国的先贤们也早在2000年前就注意到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中国传统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论述了阴阳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阐明了人体脏腑之间、脏腑与体表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经及人体与环境之间在生理、病理、诊断及治疗诸方面的全息对应关系。《灵枢·五色篇》已发现五官含有五脏的信息;此外,还提出了颜面、目、脉象、舌象及前臂都为内脏信息的缩影,充分体现了“生物体的部分是整体的缩影”的全息原理。如它指出:面部的各个部位与人体脏腑肢节有一一对应关系,通过观察面部各个部位的色泽变化,可以获得人体内脏生理和病理信息,从而诊断和治疗疾病。实际上这是一种古老的全息望诊法,至今在临床上仍有实用价值。《灵枢·脉要精微论》中,把前臂作为整体一部分,通过观察前臂皮肤的色泽变化,以诊断机体不同部位的疾病,视前臂为整体的缩影。诊脉法也同样闪烁着全息思想的火花。

随着全息学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全息反射在人体疾病的诊断与预防、治疗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该如何充分利用全息反射学说为我们服务,使人体疾病能够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促进全民健康,这是广大医学工作者们夜以继日不断研究和探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