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里搞不出政治名堂


语言文字里搞不出政治名堂

丁启阵

 

昨天写了篇《繁简字:不该发生的论争》帖在博客上,有一位“主繁派”的网友“箴言”,不厌其“繁”地在帖子下的评论栏里分三次贴出了长篇评论,罗列出了简化字的10大缺陷。如此认真地讨论问题的态度,不由我不肃然起敬!来而不往非礼也,因此,我这里逐一进行简单的答复。

一、“……有些繁字未被改善,而某些不應簡化、或非理性簡化的漢字卻比比皆是。”“箴言”应该举出具体例子来,哪些是未被改善的繁体字,哪些是不应简化的字,哪些是被非理性简化了的字。否则,无从讨论。

二、“漢字的閱讀都是以圖像姿態進行的,而并非是一筆一劃地細看細數,閱讀的速度與筆劃的數目不成正比關係…。”这话有如下几个问题:一是,他没有证明“阅读的速度与笔画数目成反比关系”,因此不能算是简化字的缺点;二是,当初简化汉字主要是为了大众书写便捷,这个效果有目共睹;三是,阅读成篇成段的文章,固然不太在乎每个字的笔画数目多少。但是单个字的辨认,笔画数目少的还是比较容易辨认,这只要比较一下“一二三”和“圗圜團”就不难明白了。

三、“漢字的形體越相近,就越不易辨認,越不易校對,閱讀效率也低。簡體字造成了很多形似字,增加了閱讀時和排版時會出錯的機率。簡體字默認的‘宋體/新宋體’遠不如正體字的‘細明體/新細明體’更清晰、更美觀、更精細。”自说自话,恐怕举不出像样的例子来。

四、“簡化字採取‘多繁對一簡’的原則,致使漢字的表意功能削弱,需更依賴上下文才能準確理解文意,因而影響了閱讀效率。‘多繁對一簡’,導致了對漢字本義理解上的困難……”这一条是最实在的,可以说,道出了简化字的真正毛病,也列出了许多例子。研究古汉语的人,对此都有体会。我的专业方向之一是音韵学,属于古汉语研究中的一个学科分支,我当然也不能例外。但是,作为书写工具,汉字主要是为了写文章、读文章用的,谁没事整天在哪里一个字一个字、一组词语一组地阅读的呢?文章自然都有上下文,词和词组范围的混淆、歧异问题,到了高一级的语言单位,都能迎刃而解。多少古代书籍,诗歌、散文、小说、学术著作,用简化字印成书,人们照样阅读、理解,也没发现有什么问题;随便问一下使用简化字写作的学者、作家,他们有谁是因为简化字写不出作品,写不出好作品的!再说,我国的文字政策并没有规定任何时候都要使用简化字,还是允许一些情况下可以使用繁体字的,重印古籍、古代文史研究论著等都是可以使用繁体字的。

五、“簡化字違反了六書原則,本身亦不是一套有系統的造字法,導致漢字的科學性和邏輯性變差。反之,正體字在結構上較有規律,較易理解、記憶、和學習。正體字并非‘煩體字’,而是中華文明世代傳承的強大工具,更是偉大漢族同胞在精神上最有效的凝固劑。”所谓六书,文字学家们的意见都有分歧,违反与否,谁能说了算数?繁体字能起到凝聚汉民族的作用?这需要作三点论证:一、在形声字被大量创制出来的春秋战国之前,中国一直是处于分裂状态的;二、战国至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国一直处于高度统一、汉民族高度凝聚状态;三、《简化字总表》公布之日起,汉民族立即分崩离析,作鸟兽散。试看寰宇之内、今日之中国,谁能证明这三点?

六、“簡化字以同一符號取代不同偏旁,以致字形無理據可言……”。汉字的“理据”是很好玩的东西,但是,有几个人能玩得清楚,玩得明白呢?一种文字系统,倘若需要依赖变幻莫测的“理据”表情达意,这种文字肯定不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文字。

七、“將‘行草字’任意‘楷書化’的漢字,字形亦無理論依據……”简化汉字不是谈理论的事情,是为了实用,为了方便大众书写,正如当年篆字变隶书时不需要理论依据一样。

八、“大陸若想真正減少文盲(半文盲),還須考慮很多其它因素,例如:教育的普及度可能影響更大……”。假如这话说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汉字简化方案公布前夕,还有点意思。现在这种射程只有百十米的马后炮,充其量只能打到距离马屁股一万八千公里的地面了,不打也罢。我注意到,有不少“主繁派”都把“扫除文盲”当作简化汉字者的主要理由加以抨击,这是对事实的极大歪曲。打个比方:有个人说,把身上的包袱扔掉一部分可以走得更快一点。“主繁派”化身的批评家就出来批评他:你怎么能说只有把身上的包袱扔掉才能走快呢?他也可以坐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呀,那不是也很快吗?这种论难方法,我只能引用一句百姓常谈:“这都哪儿跟哪儿呀!”

九、“古代中國的民間市井,也有一些人書寫俗/異體字,但值得注意的是,那些不規範的漢字只流通於日常瑣事,比如:隨手寫個記事帖、留言條、親友間非正式的書札或底稿,而官方正規的書籍、詞典、經書、詩詞文章、公文詔書,一律只得用正體字書寫或印刷……”。简化字=俗字,繁体字=正体字,以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还是封建王朝年代?抑或恢复繁体字的目的,就是回到建年王朝年代?

十、“簡化字并不是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社會民主的催化劑……”。难道繁体字是……催化剂?!

 

我相信,“主繁派”的论据,绞尽脑汁的话,还可以列出若干条。但是,大致情况不过如此。

 

最近我还注意到,在汉字上“反简复繁”的同时,也有一些人在积极开展讨伐“普通话”提倡讲方言(例如上海话)的“拒普倡方”运动。据说,有思想家认为,这是有识之士要求民主、反对独裁的一种表达方式。倘若那些“有识之士”们真的是这样设想的,那么我不得不奉劝他们:回家好好读几本语言学的入门著作,把语言文字的性质、功用弄明白之后,再来江湖上混。否则,“有识之士”就只能解读为“有虱之士”(脑中无货,头顶有物)了。——语言文字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没有阶级性,它开不出自由的花朵,结不出民主的果实。通过语言文字搞政治,这弯绕得太大,相当于为了去南极看企鹅,却取道北极。

 

有朋友提醒:“主繁派”中有不少人是台湾同胞,他们可能是希望,文字上统一到繁体字上去,政治上统一到他们那边去。——如果真的是这样,倒不失为一件有趣的事情。真到了那一天,我也希望使用他们那边喜欢的“公投”方法来解决纷争,看鹿死谁手。

                                                       200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