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对称性在人体的应用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体表、内脏、躯干、四肢具有广泛的对称性。人体的全息对称关系大体可归纳为上下对应、左右对称、前后对称、交叉对称、表里对称等。
1.上下对应
上下对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指上肢与下肢同位对应,如肩关节、髋关节对应;膝关节、肘关节对应以及行于四肢的手、足同名经脉对应等。其二是头、生殖部对应。上下对应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很广。如肩关节疾病可对应地对髋关节部位进行治疗;腕关节扭伤常在踝关节相应部位找到压痛点;痔疮患者在口腔上唇系带的龈交穴有阳性反应物(小白点);头痛等头部疾病,取会阴穴常有显效。
同名经络对应亦是上下对应的常见的对应方式,所谓同名经络,即手上的经络和足上的经络同名,如手太阴肺经与足太阴脾经。除部位对应外,就穴位来说,也存在着广泛的对应关系。如养老穴与昆仑穴,阳池和丘墟,手三里与足三里等。
总之,四肢上某一部位发生病变,或某一穴位处发生异常,在其对应部位或穴位就会表现出来,这样同时治疗本部位及其相对应的部位,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2.左右对称及交叉对称
左右、交叉对称和上下对称是密切相关的,交叉有上下交叉,左右交叉,如左肩部与右髋部对应,既符合上下对应,又符合交叉对应。上下、左右、交叉对应的结果,使本来很复杂的临床取穴变的比较简单方便,根据这几种对称规律如某一肢体患病,其它三个肢体相对应的部位都会出现异常反应,主要表现为特异的压痛反应点。如足阳明胃经上的足三里附近酸痛,可在手阳明大肠经的手三里附近寻找对应点治疗;外踝前下方丘墟穴处扭伤酸痛肿胀,可在对侧丘墟穴处,腕部阳池穴等对应点针刺,常获立竿见影之效。
3.前后对称
前指人体胸、腹部;后指腰背部。前后对称是指胸腹腔内的脏器与背部俞穴之间的特殊的对应关系。所有脏腑,在背部皆有俞穴与其对应,当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在背俞穴处都会出现病理反应。同样,若给予背俞以针刺、按摩等刺激,则能有效地治疗相应部位或脏器的疾病,如心脏病时,在心俞部位出现反应,针刺或按摩心俞可以治疗心脏疾病。
4.多元同穴对应
元,泛指全息元。多元同穴对应是指机体上的任何部位或器官,在人体上任何一个全息元上(多个全息元) 都有与之对应的全息穴。这样,脏腑的病理信息,会在不同的全息元上同时表现出来。如心肺有病可在背俞、上臂、大腿、前臂、小腿、手足、眼、耳、颈等不同全息元上出现病理反应点。
总之,根据全息相关学说可以推知,人体四肢的全息元,在上、下肢相对应的部位,由于其全息相关度较大,因此,相应的穴位具有类似的功效,如手、足三里都有调整胃肠之功,上巨虚、下巨虚与上廉、下廉也有类似的功能。膝部委中治疗腰痛,肘部曲池也能治疗腰痛。同位对应也有相同的功效,如膝关节炎可取肘关节相应穴位施治,足跟痛取手的大陵穴治疗效果明显。根据以上全息对称规律在临床取穴治疗中加以运用,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