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常看到孩子伸出自己的手指头“数”算着什么,嘴里念叨“1、2、3、4、5、6、7……”。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计数,他可能只是由记忆背诵出数的排列并没有经过真正的思考和数算,不具数的实际意义。而合理性的计数方法是能够理解“1”指的是一件物品,“2”指的是两件物品……以此类推。孩子学习计数要经过一个心理发展过程,一个缓慢的数的概念的建构过程。
蒙台梭利主张数学教育应从感官训练着手,养成观察、分析的能力,以及专心和秩序的习性后,再籍着数学教具和教学活动,并应用G. P. R(序列、配对、分类)的教学方法,自然循序的将抽象的符号透过教具的重复操作,让幼儿获得数和量的概念。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
《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第五条明确告诉我们:培养幼儿有益的兴趣,发展幼儿智力是幼儿园的一项主要目标。因而,作为幼儿园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数学教育,应当也必须把培养幼儿兴趣,发展幼儿智力放在第一位。
与幼儿园其他教育内容不同,数学是以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为特征的,而幼儿的思维特点又是具体形象的。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幼儿园的数学往往不如其他学为幼儿所喜爱。但是我们又必须看到,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影响幼儿学好数学的最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因为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学习的动力,他可以极大的激活大脑皮层细胞,使大脑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只有当幼儿对数学发生兴趣时,他才会积极参加、主动地探索。所以采取有效的手段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入小学后学好数学知识打下基础,应该成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一项主要培养目标。
幼儿期不但是培养兴趣的重要时期,更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前面我们也谈到幼儿园数学教育必须把发展幼儿智力放在首位,而智力的核心即思维能力。因为数学本身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幼儿的思维训练局有特殊的作用,尤其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幼儿思维逻辑性的发展。所以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把发展幼儿思维能力作为最重要的培养目标。
然而,目标的实现一定要有科学的教育手段来保障,下面我就从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方法的实施来分析蒙氏数学教育的科学性。
二、从数学教育目标出发选择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
“最近发展区”是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心理学术语,是指儿童能够和成人一起做到的(在成人的示范和指导下)同儿童能够独立做到的这二者之间的差距,它说明了儿童现实的心理水平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的关系。当前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最能引起幼儿学习兴趣,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教育内容是幼儿最近发展区的知识、技能,也就是那些使幼儿跳一跳够得着的“知识技能”。那么怎样才能知道我们选择的数学教育内容适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呢?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应该做到两点:一是把握数学知识技能的内在逻辑结构,二是研究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过程。从这两点出发我们来看蒙氏数学教育的科学性。
首先,它是以感官教具的三种操作(配对——成对的配合、序列——排成顺序或阶段、分类——区别各种类)为基础,培养孩子了解数量概念时必须具备的逻辑思考能力。其次,它必须以具体的例子进行“名称练习”(即三段式练习法——名称与实物一致、找出与名称对等的实物、记忆名称与实物),指导孩子在生活中熟悉数量,协助他们掌握住基础的数学概念。再次,他使用适切的教具有体系的进行算术指导,遵循一定的流程,有秩序的制定“教具课目”,使孩子有系统地进行学习。
1、 计数能力
基本的计数能力不同于唱数,孩子要能懂得结合数的音、量、形。也就是说要根据数字的读音找到相应的数量,与对应数量的数字。如蒙氏工作中数字与印章、沙数板、金色串珠等等。
2、 对应能力
对应能力包括颜色、形状等方面。以颜色来说,孩子要会区分不同的颜色,且正确说出颜色的名称。在形状方面,孩子不论看到规则或不规则的图案,都可以找到大小及形状相同的积木对应上去。如蒙氏工作中配对、拼图等等。
3、 组合能力
组合能力可以分为数量及形状两个方面。在数量方面,孩子能够进行简单数量的合成与分解。在形状方面,孩子能否用将两个三角形组合成一个正方形或其他形状等。如蒙氏工作中分数小人、多边形盒等等。
4、 分类能力
分类能力指孩子能否在一堆物品中找出相同或不同的特性,然后以特性将物品分门别类,而且说出其中的道理。如蒙氏工作中种子分类等等。
5、 逻辑思考能力
孩子是否能从已知的条件,判断未知的结果,懂得分析、判断、推理,并能说出所以然。如蒙氏工作中三色游戏架、动物找家等等。
三、从数学教育目标出发选择幼儿园数学教育方法
要实现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还必须选择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教育方法。当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获的方式始于幼儿有物体的行动,也就是说幼儿学习数学首先依靠的是作用与物体的动作,因此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中应以幼儿的操作活动为主要的教育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既符合数学知识的抽象特征、幼儿学习数学的认知特点,又适于幼儿好动的天性,能诱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利用数学教育促进幼儿思维逻辑性的发展。
(一) 操作活动是主要手段
幼儿获得数学知识,不是从客体本身直接得到的,而是通过摆弄他们和在内心组织自己的动作得到的,是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数学关系的。在我园蒙氏班有一系列的蒙氏教具,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自由操作,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特别高,尤其是小班的配对活动,如水果配对、中国结配对、曲别针配对等等,而且曲别针配对还增加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
(二) 小组活动方式
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提供相应的活动内容和材料。由于学习内容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一致,因而有利于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好的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加强儿童之间的交往和相互学习,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教师首先要很好的观察儿童的活动,并通过观察及时地对儿童的发展水平做出判断,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其次要根据各个儿童的发展水平设计活动、提供材料,并能同时指导和照顾不同小组的活动。
总之,儿童获得数学知识,不是从客体本身直接得到的,而是通过摆弄他们和在内心组织自己的动作得到的,是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数学关系的。而蒙氏数学教具及教学方法正是为此而设计,通过我园教学实践,确实是幼儿园数学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
从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谈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与方法的选择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