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从事管理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身边的很多人,特别是那些感觉专业有所专攻,对IT道路缺乏信心的人将自己的目标设定在管理上,感觉这是一条出路.我从来不喜欢钻研技术,认为自己走错路,但念及如下胡适之在北大做校长时对毕业生的赠言: 有人嫌弃实验室条件不好不肯做学问,我想即使将来条件具备了还是不肯做学问.还有今天在网上所闻: 在国内混不好的人到海外同样混不好,在海外混不好的人回到国内也混不好,一人一世的生活必需有根.这样的见解实在激励人的斗志,任何怨天尤人的心情都要消失了,那些认为出国走捷径的想法也自然不成立了.所以,我今天依然还要执著于某一项技术的研究,期待研究能够有结果,毕竟做事需有恒心为着就是实现自己的信念或者想法.
    但谈及管理作为将来的谋生之道,我想对于某行某业的能人,精英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吧.如果将它作为必然的选项反而失去了意义而不能存在,即使管理学专业出身的清华北大骄子也未必毕业就胜任管理的工作,同样在基层与被管理的岗位上接受磨炼.所以,任何有着作管理者的想法是不应该反对的,首先培养其潜质是闲暇时间,日常生活中要时常注重的事情,不然即使将来有机会也会失之交臂.但是,如果放弃现在的专业,反而失去做事的本钱,人生之根,所以手边的事情虽不符合性情但须坚持,做出一点成绩促使自己更好的努力.其实,有心种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对于那些厌倦了手上工作,怨天尤人的人来讲反倒是最好的激励吧.
    我曾经粗读过关于管理与营销的书籍,这在书店社科类中也是很普遍的吧,觉得做管理的学问也是需要深究的,不然也会一败涂地.
    管理是一门科学,对于人财物的调配,需要满足各种既定的条件与约束,达到最优化的结果保障实现既定目标,也需要具备系统工程的思维,运筹学的知识吧,它不是简单的发号施令,发文件拍桌子,随便的指指划划,现在批评官吏们无所作为,倒满面风光误导了很多醉心管理但腹中无物的同侪.而且现在削尖脑袋入党的人大多也是奔这一目标而来,入党即可为官的观念在身边的人当中很盛.当然从事管理与从政不能划等号,各行各业都需要管理人员,只是人们的认识往往都有这一局限.观念的纠正是立志的基础,但管理的学问未必就因此到位,特别是对人的因素的把握,是决定商场胜负的关键,而这却是最困难的问题了,对一岗位人才的需求标准与评价规范的制定,还有就是对各个候选才人的遴选以及遴选机制都必须到位才能完成人才的布局.而这需要在书本与实践中寻求答案.
    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管理者自身充满创造的活力与工作的造诣,而这就是主观的问题了.管理者必须履行全部的职责,调动部属的积极性,让部属清楚自己的职责,并进行细致完善的业务划分与绩效标准作为辅助.而且权责利的归属是影响整个团队行动效率与业务水平的关键,但是这里面就需要管理人员有必备的眼光胸怀品质与艺术的造诣,像画画与练书法一样,让自己投入其中,突破时空与自身狭隘的思想,操纵自如地完成管理的职责.权力与职责必须相符才能激励斗志,发挥人的才能,利益的分配必须讲究法度,因为具备尺度才免去争执而影响团队的团体功效.但这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做到的事情,团队有大有小,业务有粗有细,使命有重有轻,这看一人的能力大小才能保证成功.
    管理更是一项技术,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职业,需要有不同的管理方法,暂排除军事上一级压倒一级的绝对服从和不良团伙的忠诚精神.在一团队中若能力相差悬殊,一定要树立信心并形成权威;在水平相当的情况下,需要发挥民主,具备协商的能力;资历的因素常常左右一个人的指挥水平,如何处理与深资历人的关系,是一个人的品行与能力,更是决定自己业务绩效与升迁的前提.当然,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果我们视管理为服务,我们就走在了前列.
    总之,无论做什么就是在追求赢,人生的精神也在于此吧!我们认准的事情就要积极思考努力付诸行动,在尊重道德与法制的前提下赢.徒掷时光,无所事事,一味异想天开,漫无目标的做法都是注定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