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说,上下亿万年,纵横大宇宙,凡有生命的存在,各种文字所记载的文献,无论是文学的,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是经书,是正史,是笔记小说,一言概之,都是一部人类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情史记录而已。
西历2009情人节,读中文《情史类略》,得苏子卿与胡澹庵两段奇怪情史。
苏子卿
苏武初使匈奴时,作诗别妻云: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妻答诗云:
“与君结新婚,宿昔当别离。凉风动秋草,蟋蟀鸣相随。冽冽寒蝉吟,蝉吟抱枯枝。枯枝时飞扬,身体忽迁移。不悲身体移,当惜岁月驰。岁月无穷极,会合安可知。愿为双黄鸪,悲鸣戏清池。”
武居匈奴十九年,及归,须发尽白。在虏中,曾与胡妇生子。故李陵答书云:“足下胤子无恙。”后武男元从燕王旦谋反,伏诛。上命于匈奴中求胡妇子为武后。
不有胡妇子,武嗣斩矣。天或者启其情,以延忠臣之世乎。
胡澹庵
胡澹庵十年贬海外,北归之日,饮于湘潭胡氏园。爱妓黎倩,留题壁间,有云:
“君恩许归此一醉,旁有梨颊生微涡。”
厥后,朱元晦见之,题绝句云:
“十年浮海一身轻,归对梨涡却有情。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尝观东坡《志林》,载张元忠之说,曰:“苏子卿啮雪啖毡,可谓了死生之际矣,然不免与胡妇生子,而况洞房绮绣之下乎?乃知此事未易消除。”文公之论澹庵,亦犹张元忠之论苏子卿也。郑叔友论刘、项曰:“项王有吞岳渎意气,咸阳三月火,骸骨乱入如麻,哭声惨怛天日,而眉容不敛,是必铁作心肝者。然当垓下诀别之际,宝区血庙,了不经意,惟眷眷一妇人,悲歌怅饮,情不自禁。高帝非天人欤!能决意于太公、吕后,而不能决意于戚夫人。杯羹可分,则笑嫚自若;羽翼已成,则欷歔不止。乃知尤物移人,虽大智大勇不能免。由是言之,世上无如人欲险,信哉!”
苏武塞外十九年,到了“啮雪啖毡”的地步,且在离汉使匈奴之初,对爱妻那般恋恋不舍,而在胡地却仍不免与胡妇结合生子。张元忠对此一句酷评:“乃知此事未易消除。”朱熹为宋代大儒,看到胡澹庵因请斩秦桧而被贬十年之后,在席间留恋一歌妓的笑靥,便施以狗血喷头的痛骂,上升到“世上无如人欲险”的道德高度。
《情史类略》把张元忠和朱熹的评论视为一类。这两人,用周作人的话讲,“多喜载道主义,又不能虚心体察,以至物理人情都不了解,只会闭目诵经,张目骂贼,以为卫道,亦复可笑也。”(《夜读抄》)
朱熹自有其人格让后世尊敬的一面,但他对男女那点难舍的情分眼光尖锐而议论苛严,其道学气味不免让人敬谢不敏。在这一点上,朱子远不如孔子。你看,孔子在评论《诗经》中的“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时,竟说道:“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论语·子罕》)
这诗翻译成现代白话,就是说,唐棣树的花啊,随风飘摇先开后合,风情万种仪态万千。难道是说我不想念你?只因为离得实在太远了啊!
孔子却反问:“并非真正思念吧,否则怎么会远呢?”
有缘千里来相会啊。
至于刘邦、项羽两人“尤物移人,虽大智大勇不能免”的故事,容下次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