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的经验研究更加透明



2月13日下午,MIT博士候选人柯荣住来人大经济学院报告学术论文。当时,北大CCER博士候选人杨汝岱正好来我办公室。我们三人简单地讨论了一下国内的经验研究状况,共同认为国内的经验研究应该并且可以更透明。

2005年,《美国经济评论》(AER)率先实行“数据公开要求”(Data Availability Policy),规定文章被接受的作者必须提供经验、模拟或实验的数据和程序文件,以便编辑和相关研究人员可以复制其结果(详见http://www.aeaweb.org/aer/data.php)。国内在这方面还很落后。作为作者和审稿人,我们认为国内很多经验研究的计量方法的适用性都存在问题,但更有问题的是数据处理过程无法检验。审稿人枪毙一篇理论文章,理由可以是“假设不合理”,甚至是“数学符号太多”,但是经验文章却往往难以判断。这导致国内顶级期刊的文章95%左右都是经验研究,而缺乏理论研究。尽管理论研究在国内蹒跚起步,但是没有基础就没有进步。

为此,我们呼吁,请国内经验文章的作者逐步使自己的数据处理过程更加透明。作为第一步,可以先公开程序文件。等到知识产权得到更好的保护时,可以公开最终数据。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中国经验研究更加规范、科学,而且也有利于传播研究者的成果。

我一直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理论研究者,但是我愿意从今天开始,将自己发表过的若干经验文章的log文件陆续在白鲨在线(niehuihua.com)和搜狐博客上公布。我们也将呼吁更多的青年学者来共同推进这一进程。无法上传或存储附件的青年学者,可以通过人大经济论坛发布自己的数据或程序文件,我可以帮忙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