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的另类思考


       最近几天,无论是手机信息,还是网络媒体,到处充斥着“情人节”的味道,甚至以广告的形式向人们推销“情人节”。以前,笔者在在外国文学作品中见过这个词,而且是西方的一个节日,改革开放后传入中国。但是,西方政府并没有规定“情人节”假期,也就是说西方政府官方并不正面成承认这个节日。既然连西方政府都不承认的一个节日,为什么在我们的中国却被大肆宣传,甚至一些知名的门户网站,都大肆推出“情人节”的宣传?
     “情人”一词从表面上看就带有暧昧、猥亵的意味,应该属于一个贬义词,《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情人”一词是这样解释的:“男女相爱中的一方,特指情夫或者情妇”。也就是说,“情人”是合法夫妻以外的男女关系,属于不能公开、见不得阳光的关系。如果相爱的男女都是未婚,应该称为“恋人”,而不是“情人”。既然是不合法的男女关系,至少属于不道德的,它侵害了合法夫妻中一方的合法权益。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窗户打开了,进来的有新鲜空气,也有苍蝇。“情人节”就是随新鲜空气进来的苍蝇。因为它直接冲击了中国人在男女关系上的道德底线。使得男女关系混乱,合法的夫妻关系受到冲击,离婚率上升,社会秩序不稳。
       当然,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也有,但是极少数,那才是真正不见阳光的关系,至少保持这种关系的人还有点耻辱感。而现在,很多人已经无所顾忌,是赤裸裸的、公开的,2月14日,笔者就见到好几对非夫妻关系的男女在一起吃饭,而面前摆着玫瑰花。为什么现在的人连最起码的耻辱感都没有了?这是由于各种形式的大肆推销,使人们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丧失,所有的关系都以金钱衡量。如果说在改革开放以前,那种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还有点爱情的话,那么现在的“情人关系”完全是权力或者金钱的交易。我们不妨看看有“情人”的人群,有钱的老板、有权的官员、有势力的混混、高工资的白领等等。普通工薪阶层,极少数人有情人。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社会精英”们把“向前看”演绎成“向钱看”有这多么巨大的危害性,“拜金主义”思潮已经侵蚀到我们社会组成的最基本单位——家庭。
       因此,“情人节”给我们带来的并不是愉悦,而是对组成社会最基本单位的强力腐蚀。警醒吧,国人!“情人节”玫瑰花的香味,是腐蚀国人道德品质的毒药,是西方新帝国主义所谓的“自由垃圾”。中国人几千年形成的道德底线已经被其冲击的丢盔卸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