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间词》的影响远不如《人间词话》?


为什么《人间词》的影响远不如《人间词话》?

 

 

博友九龙祚留言:

 

先生:您好!

有个问题想请教您:为什么王国维的《人间词》影响远远小于《人间词话》呢?是他的词写的有缺陷,还是因为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的缘故?

 

 

谭汝为的回复

 

九龙祚博友:

《人间词话》为文艺美学理论之上品,而《人间词》仅为词作之中品。二者相比,就比下去了。 
    
文艺理论家或诗词研究家,其自身的诗词作品还都是不错的,但放在其博大精深的理论造诣面前,就相形见绌了。

不仅王国维如此,就是《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诗品》的作者钟嵘、《沧浪诗话》的作者严羽、《白雨斋词话》的作者陈廷焯等理论大家,皆如此也! 古典文学研究者无不将《文心雕龙》《沧浪诗话》等奉为圭臬,但谁人又能吟诵刘勰和严羽的一首诗或一篇文章呢?
   
这也是术业有专攻之使然也。文学家说“读书破万卷”“观千剑而后识器”,这自然不错。但是,对于理论家或评论家来说,书看得太多,品评古今作品太多,对于自身的创作就弊多利少了。为什么呢?

一、理论家的眼界越高,自身的创作激情往往难以点燃;纵使有了灵感,但很难摆脱众多佳作谙熟于心后难以逾越的苦恼,往往中途泄劲。

二、理论家的名气越大,越不敢随意将自己的作品示人。因为他深知:前贤今人皆已将这种文体或这种题材的创作,推进到了艺术峰巅;所以未曾搦笔已气馁也!

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并存于同一个头脑里,二者平分秋色,皆为精妙者,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