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感慨:模糊官文对百姓不利


    阅读毛选或者邓选的人,一个很强的感觉就是他们说的话特别通俗,老百姓也不难看懂。记得毛泽东以前专门批评党八股,如果按照毛的批评,我们现在看媒体或者政府领导人的发言,可以说完全符合毛泽东的批评目标。毛泽东也曾亲自撰写或者修改《人民日报》的社论,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让他的意思比较浅显易懂。毛泽东也常引经据典,但这一点也不影响他把这些经典与他要表达的意思用更加通俗的方式表述出来。如果与毛泽东时代比较,我们今天的领导人与官样文章就要离老百姓远得多。

    前一阵我刚批评过医药改革方案让人难懂,事实上让人难懂本来是制度与官文的本质,问题在于谁负责向老百姓解释,这样的解释是不是与原来的文字有同等效力。官文一般是由专门的秘书与“秀才”写出来,他们一般熟悉官场规则、琢磨主管领导的口味、对于所针对的问题有来自机关选择角度的了解,所以官文本身就是官本位的,也就是那是官们熟悉的地盘里面的文字游戏,而不是老百姓喜闻乐见与容易明白的语言体系。同时将官文改造成老百姓明白的话语,虽然有价值但却是一件需要投入很多而收益有限的事情,与直接选举政治中的语言规则不同,选举中的公共承诺要求能让一般人明白,而在间接选举体系中掌握的群体语言沟通技术可能并不能派上核心的用场,因此只算一种边缘技能。还有,当官文模糊的时候,对于掌握解释权者最可能做出对自己有利的解释。在文字游戏规则中,如果法律明确规定模糊的文字应该尽量朝对于有权者不利而对于无权者有利的方向选择,那么官文变成常人明白的文字就比较有可能了。

    实际上官文的难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官僚体系离人民的感受更远,同时官僚文秘更加钟情格式而不是能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很多时候官僚文秘加圈子专家合作整出来的东西可以说让一般的精英都很头疼,更别说一般民众了。另外,可以这样说,现在的文秘的文字功夫也是越来越差,加上行政主官也不敢轻易脱稿演讲,所以“低通俗度的秀才+闭门化的专家+小胆子的主官=莫名其妙的官文”。说实话,莫名其妙的官文足以让任何神奇会成为或者等于腐朽。现有公共管理体制虽然开始重视民意价值,但是当它的表达方式成为难于明白的官文和难以忍受的官会的时候,一些有意义的政策精髓就在这种文山会海中流失,而在这样难以辨别高低官样文章中,太多的政治南郭先生就必然会混迹其间。

 

 

昨日场景:连录两场头脑风暴,一是文学如何做生意(侯小强、张颐武、姚雪漫、慕容雪村、李寻欢);一是高考是否改变商运(郭凡生、周成建、胡建波等)。

 

今日小诗:

飞度

 

京华昼夜飘寒深,

海上阴阳映雨蜃。

二月初瞰阳春面,

从来飞雪不伤神。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薄荷牛肉

选薄荷二两,手掐断成小段,洗净备用。葱段、蒜片或青蒜段、切匀泡白菜备用。鲜五花肉一斤,中火煮沸持续十分钟,取出凉水冲净并切成薄片。起油锅,放入姜片、干椒、花椒,大火。放入牛肉片煸炒五分钟,放料酒少许,并四川豆豉辣酱、老抽、食盐、砂糖酌量,继放入葱、蒜、泡菜,快炒两分钟。放入薄荷叶,快炒一分半钟出锅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