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华东师大宋建军博士
华师大基因组“试管猴”被选为首次进入太空的动物
华师大基因组“试管猴”被选为首次进入太空的动物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孙强博士领导的西双版纳灵长类模式动物中心科研小组,成功构建了我国首批“试管猴”。这一重要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有关专家认为,这一重要研究成果将为今后人们在脑科学研究、转基因模式动物构建等方面提供坚实的基础。非人灵长目(Primates)猴科(Corcopithecidae)动物,在遗传结构、形态解剖、行为心理、生物医学特性等方面最接近于人类。高级神经活动和行为的精细与复杂性,使它们成为研究脑功能和行为的理想模式,也是新药临床前实验、安全评价中必须使用的实验动物。据介绍,华东师范大学科研团队所用的食蟹猴是进行医学、心理行为等研究最为普遍的一种,并被选为首次进入太空的动物,为人类宇宙飞行做出了重要贡献。试管猴构建技术是开展转基因猴构建的前提基础,一直以来该技术仅被国外少数实验室所掌握。虽然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已开展试管猴构建的研究,但一直没有成功的报道。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科研人员通过4年的努力,掌握了食蟹猴的月经周期及周期内激素变化的规律,成功建立了食蟹猴超数排卵和卵母细胞采集、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精液采集和精子获能、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平台。而且,由于科研人员在核心技术上的改进,构建试管猴的成功率最高接近64%,超过了国际上25%~35%成功率的水平,使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的相关技术跃居国际领先水平。据悉,首批7只试管猴目前身体健康、活泼可爱,其中最大的取名为“乐乐”,已有一岁半。该项工作是在国家“973”计划项目“猴生殖生理和转基因猴构建研究”课题以及教育部和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由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云南西双版纳灵长类模式动物中心主任孙强博士、美国乔治亚医科大学脑研究所所长钱卓教授,以及中国实验动物云南灵长类中心共同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