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发展的千年大计


成都生态环境保护的千年大计

-----再论从紫坪铺安管道建管网之方案

   

成都生态环境保护的首要目标,是对600多万成都人生命健康保护。问题是,几百万成都人的饮水水源清洁吗?谁能千年保护成都人的生命健康?谁能永远保护成都的生态环境?这是成都人必须思考的大问题。

2001年,我提出从紫坪铺安管道建设四川盆地管网工程的建议,这是保护成都生态环境的千年大计,2002年列入四川省政协一号提案,并且列为省政协建议案。

从紫坪铺安管道相当20个毗河水库的作用, 没必要再修毗河水库。也没必要再修柏条河10级电站。

由此可为成都市节省三万亩地,相当半个老成都的面积了。

试想,从紫坪铺到成都60公里主管道,犹如一条巨龙,沿线天天喷水吐雾,其景何等之美?成都任何一条街道天天可喷水吐雾,几十万个喷嘴,天天喷水净化空气,对几百万成都人是何等之好?

可是方案提出至今8年,不见采用,不得不再次呼吁,盼望引起各级各界重视并采用。

一、目前成都每年约产生4亿吨污水,将来几十年呢?  

据报道,2007年底,成都市总人口达1013.35万。其中,农业人口达667.45万人,非农业人口345.9万人。这不包括流动人口。

将来,成都究竟要扩展多大?据报道,经国家建设部同意,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是,到2020年,成都市的城区面积将达3681平方公里,约552万亩。是老城9万亩的6倍。据此估算,成都市将来可容纳人口2000万。

将来,成都总人口早迟要达到2000万。如果人口加6倍,生活生产用水也将增加6倍,管道供应量将达30亿吨;污水总量也将增加6倍,约达30亿吨,而且,这30亿吨污水年年要产生和排放。

请注意三点,一是管道供水20---30亿吨,仍在都江堰以下河渠中取水,能满足吗?二是水质清洁,能满足吗?成都市现在有几百家化工企业?将来百年又增加多少化工企业?三是城市污水量增6倍,成都各条河渠更脏更臭,怎么办?百年大计,当有百年的眼光,这是成都生态环保不得不考虑的大问题。

谁知道都江堰到成都的河渠沿岸每年产生多少吨污水?成都人喝了多少? 

成都市每年4.75亿吨污水,下游各城人民又喝了多少?

各江河沿岸几十座城镇,上游城市污水下游城市喝,人畜粪尿被河水稀释了,再加消毒药,每人喝的多少不同而已;上中下游各顾各,古来如此,谁能奈何?

二、成都人的杯中水,清洁吗? 

人生可以不求官,也可以不求财,但不可能不要生命健康。饭,可以吃少点;衣,可以穿少点;但谁也不愿喝脏水。成都几百万人的喉管,将来2000万人的生命健康,谁在掌控?全在自来水厂的水源。目前成都市日均用水总量约120万吨,年约4.4亿吨,主要水源靠二厂、五厂、六厂,日供水能力达到138万吨。六厂最大,日供水100万吨,五厂约23万吨,二厂约15万吨。

六厂在郫县三道堰镇,位于徐堰河与柏条河之间,距都江堰约33公里。每年11个月从徐堰河取水,徐堰河岁修的一个月从柏条河取水,这两条河是成都市民的饮用水源地,均源于都江堰。

2007年7月29日,由成都市水务局、成都市环保局、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院、成都市河流研究会等单位共同发起,分别对徐堰河、柏条河进行污染调查。以邱枫为领队的10名大学生,对徐堰河进行了5天徒步调查。从徐堰河的起点聚源镇,徒步走到自来水六厂B厂三道堰,以聚源镇、崇义镇、唐昌镇、新民场镇、三道堰镇为重点,对沿岸的排污口、河边垃圾、直排厕所、农家乐、度假村、工厂作坊、养殖场、场镇住户进行了调查。

“从调查结果来看,徐堰河目前主要污染是农业污染、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化工企业在凌晨五六点的偷排污水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徐堰河流域有10余座水电站,相当数量化工企业设置在附近,造成河流水质污染比较严重。”
  徐堰河两岸均存在不少的垃圾堆,有相当数量的垃圾处于无人管理状态,而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生活垃圾。“这些生活垃圾有的十分靠近河岸,有些是当地居民直接倾倒入河中,还有部分则是堆放在河边。表面看来,堆放在河边的垃圾不会对河流形成直接的污染,但一遇下雨,经过雨水浸泡的垃圾便会产生垃圾废水,并流入河中。”

33公里两岸水系内有多少村民?每年用化肥农药多少吨?多少养猪场,养鸡场?化工企业?每年有多少吨污水进入六厂?

年复一年,成都人喝了上游流来的几万吨污水?

如果将40万吨尿水加入4亿吨管网水中,只占千分之一,谁能尝出尿味?虽然是用氯消毒后饮用,每年喝了多少吨氯? 

2007年4月18日9时30分,成都市自来水二厂水源沙河支流杨泗堰,流出大量黑乎乎、臭熏熏的污水,杨泗堰里满是黑水,向上望不到尽头,阵阵恶臭扑鼻而来,河渠里还有各种垃圾。黑水直接流入沙河,沙河河面一大半都被染黑。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立即赶赴现场,关停了自来水二厂的供水系统,紧急中断了正常生产,从上午9时30分至下午3时,整个水厂全面停产。据化验,水中高锰酸盐指数大约是平常含量的两倍。 

如果黑水事件发生夜间,能发现吗?成都人还不是只有喝了?

大多数化工厂在夜间排污水,会让你发现吗?

每年365个夜晚,谁能每时每刻守查几十家化工厂,守查几十公里河道?

成都市现有几百家化工企业?几百年又将增加多少化工企业?

400万成都人,为什么不直接到紫坪铺水库安管道取水呢?这是党中央送给四川的最大金库,成都人不会用么?

只安40公里管道,到郫县三道堰六厂就行了。安两条2.2米内径钢砼,只要30亿元,比用60亿元修成都河堤少一半。永远解决成都几百万人吃水污染问题,一千个值。

紫坪铺水库的水是川西高原雪山水汇集而成,极少化肥农药和工业污染,远比成都平原及川中丘陵的江河水库水质优越。

汶川八级地震,映秀、汶川、茂县等城镇大部毁灭,不宜再建城镇,应将幸存居民和工业企业外迁,退耕还林,保护植被,使紫坪铺水库水质更清洁,使几百万成都人杯中水永远清洁。

从紫坪铺水库安管道,调供成都及川中丘陵各城,这是唯一最佳的选择。彻底避免了各种人为污染和自然污染,更避免了上中下游重复污染。对管道沿线城乡千万人生命健康是最好的保护,是最大最重要最永恒的环保措施。

可以肯定,随着成都的扩建,成都人口年年增加,到紫坪铺水库取水吃,是迟早必干的事,迟干不如早干。有些省部级水利专家看不到这一历史发展趋势,硬要投资100多亿元、淹三万亩地去修毗河水库及10级柏条河电站,用不了几十年就要废弃,真是得不偿失。何必硬要建这些得不偿失的大工程?

三、成都100多条河道能永远碧波荡漾吗

尽管每个成都人都想,门前各条河道天天清水长流、永远碧波荡漾,城中水中,水在城中,但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办到。成都不可能建成一个河流湖泊型城市,不可能成为东方的威尼斯城。原因有二:

一是成都没那么多的水。1949年,都江堰灌溉面积只有成都平原的14个县283万亩;现在都江堰灌溉面积已经扩展到7个市所属37个县(市、区)1010万亩。民以食为天,粮为安国之本,谁也不可能牺牲农业灌溉来保河道冲污。 

二是成都也不可能拿10万亩地来淹没。成都市城区二环路以内中心城区60平方公里9万亩地,一亩地最高价达8000多万元,真正是寸土寸金;三环路以内193平方公里28.9万亩地,地价年年上升,谁能出得起钱来淹10万亩地?

三是水库水渠占地是国家征用性质,不能按工商业占地讨价要价。这三万亩地征用费,估计不会超出三峡水库征地标准;如果超过三峡水库征地标准,全国水利工程征地费用标准都必须调整。

问题的要害在于,水利占地与工商业占地的价格悬殊极大。成都地价亩达几千万元,水库占地农民迁移安置费才几万元,价格悬殊之大,几万失地农民不明白?失业农民不心痛?

如果用节约的三万亩地修住宅楼,按每亩地修一幢12层的楼房,可修3万幢楼。每层建筑面积按260平方米算,可住2户,各家5人;每幢楼居住120人,3万幢楼可住360万人,相当于2007年成都市城镇人口总数。对成都人是何等之好!

问题的关键是,只要从紫坪铺水库安管道,毗河水库及柏条河电站就根本没必要修,这三万亩地完全可以省下来。

四、成都能拿多少地来建森林?

人生,什么都可以不要,但不能不呼吸空气。成都市现有60万辆汽车,90万辆摩托车,并且还在年年增加。再加上每天外地进城多少万辆车?每天共排出多少废气?如何净化9万亩老城区的污染空气?这将是老城区内几百万人千年揪心的事。

森林是最好的氧气制造厂,城在林中,林在城中,这种优美的环境谁不想?但是,成都能拿多少土地来建森林?尤其是一环路以内30平方公里4.5万亩中心城区,几万幢水泥楼房密集,大部份街道没有树林。谁来净化中心城区的空气?谁出得起钱来拆掉几万幢楼房建森林?

三环路以内193平方公里28.9万亩地,地价年年上升,谁出得起钱来建几万亩森林?

2020年,成都市城区面积将达3681平方公里,约552万亩,是老城9万亩的6倍。将来,成都市城区总人口将达2000万。成都的工业废气,汽车排放的废气,永远要排放,靠什么来净化空气? 

五、引大济岷工程悬在空中

成都平原各城各镇乡都缺水,盆中丘陵各县也缺水,上中下游各城各镇各村社都想年年天天清水长流,谁能办到?

我们必须明白,成都平原上,不止成都一个城,周围还有十多座城;在700---500米高程的成都平原下面,还有400---300米高程盆中丘陵;成都冲河沟的污水该保,周围各城吃水该不该保?农村栽秧渗灌该不该保?盆中几百万亩丘陵干旱该不该解决?

岷江,不可能只是成都人独用的岷江。

人吃水、工业生产、农业渗灌、河沟冲污,四者都该供水。在水源紧缺时,肯定要先保人吃水,总不能眼看着干旱死人吧?连吃水都极度艰难,我们成都人还忍心用大量水去冲河沟?

把生态环境用水放在与工农业生产同等重要位置?在风调雨顺年,完全可以。在极度干旱时,能办到吗?

如果农业干旱无收,工厂停工停产,大家吃什么?不管成都的河流污染多重,生态环保吼得多凶,总是要先保人吃水,先保工农业生产用水,无论谁当政执政,都要做此决策。 

岷江水不够,唯一的办法就是借高原上大渡河源头之水,引大济岷工程成了四川的救星,可此项工程悬之又悬。

一是悬在小西线上,水利部设计几十年的小西线,调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三江之水入黄河,与四川设计的引大济岷工程争夺大渡河水。四川的小算盘能打过全国大算盘吗?水利部的小西线要硬上,引大济岷工程还能上吗?悬! 

小西线由于四川专家的激烈反对而暂停,但大西北的干旱不解决是不行的,拖100年也要解决。春风不度玉门关,大气环流规律所定,秦岭以北、西安以西,年降雨量从600毫米----50米递减,半个国家干旱几千年了,不调水永远没法救,不得不考虑大西线了。只有调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的水北进,与金、砻、大、黄四江连水,综合调控,同时解决四川和大西北的缺水问题。

二是悬在大西线上,高原上明渠输水肯定不行,只有用管道方案。雅、怒、澜、金、砻、大、黄七江连水,综合调控,可随时补充四川用水;但引大济岷工程线路高程变了,原方案从金川之上的双江口水库取水,每年引20亿方水入杂古脑河,引水高程2410米,打97公里隧洞,出水口2310米。

从大西线的3400米高程上用管道输水到岷江,比原方案取水点高1000米,何必打97公里隧洞?投资大减,也不怕地震。

问题是,引大济岷工程能逼大西线上马么?目前大西线也悬在空中,争论焦点是技术问题。

用明渠,冬春两季冰冻和冰渣,上千公里渠道无法流水。

用管道,肯定比明渠少调一半水量,由此,全线隧洞直径大减,管道挖沟宽度大减,桥梁长度宽度大减,全线工程挖填土石方量大减,工程投资大减。

管道比明渠省水、省地、省油、省电、省工、省钱、防洪、防污染、防冰冻,这是全世界都明白的道理;似乎中国当代水利专家管道技术全都不行,因为出台的157个大西线方案都是明渠方案。笔者于2000年提出青藏运河管网方案,至今8年多了,部级水利专家院士全都沉默不语,真不知这些专家院士真的不行?还是假的不行?

请注意,这是从4000---3000---2000---1000---400米高程的自流管网,年年天天长开长喷(各位朋友要知详情,请上网查阅青藏运河管网工程);我不相信,中国人可以打胜抗日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印战争,就建不了青藏运河管网工程?如果当代中国水利专家们管道技术真的全都不行,可真是中国人的最大悲哀!

要么到国外去招聘管道工程师,要么等后代子孙来建。目前、悬在空中,也悬在全中国人的心上,不知要悬多少年。

三是悬在97公里隧洞内。纵然小西线大西线都不上,引大济岷工程上马,打直线97公里隧洞,真是世界第一长洞,其施工难度也将是世界第一,能否打通?令人心悬。纵然打通后,大地震的问题怎么办?隧洞距汶川、龙门山地震带很近,96公里长隧洞的防震抗震问题,更令人心悬。

如果既不准上小西线,又不准上大西线,就显得太无理、太横蛮、太霸道了,任何中国人不可能置西北半个国家干旱不管。任何省市的小算盘毕竟打不胜国家的大算盘。任何部门任何集团的短期利益斗争肯定胜不过苍天干旱的长期惩罚。

六、最现实最可靠的办法是从紫坪铺安管道

既不与小西线争水,也不与大西线争水,这是最大限度节约用水、省地、省工、省钱的办法,同时解决成都平原与盆中丘陵的缺水争水矛盾,何乐不为?

成都缺水,毗河方案还要引11.6亿方水解决资阳干旱问题,显然对成都不利。把毗河明渠方案改为管道,从紫坪铺取水,每年少引6亿方水,多留6亿方水给成都,又少淹成都2万亩地,何乐不为?

从紫坪铺安管道输水,直供资阳2万个山坡,每社每天88吨水,足够了,只要5亿方水。少引6亿方水,自流喷灌,年年增产增收;又少修七个水库,少淹三万亩地。

成都与资阳共可少淹五万亩地,其价值几百亿元?试问:

中国共产党7000多万党员,中国几百万官员,谁有这五万亩土地的家产?

中国13亿人,全世界60多亿人,谁有这五万亩土地的家产?

毗河工程的规规划设计师为什么不心痛这五万亩地呢?

丘陵地区不宜漫流漫灌,不用电、不用油,河水渠水不可能自动上高山。不论从大渡河引几十亿方水,依旧是在山脚河沟中流,抽水要油电,渠道年年修年年漏,实际到土中的水只有50---30%,抽水费用太高,农民用不起水,山上土地仍然是年年干旱。

七、谁能永远保护成都的生态环境?

只有以紫坪铺水库为龙头,安几条大型管道,一管统供成都平原8城和盆中丘陵4城,把丘陵河渠日夜漫流漫灌,变为用管道闸阀按需喷灌,才能最大限度节约用水;用管道节约出来的6亿方水,可以确保各城几十万个喷管每天夜间全部喷射一次水雾,清新空气;可确保每10天把成都几十条河道冲排一次,才能永远确保成都的生态环境,永远解决成都平原与盆中丘陵的生产生活用水紧缺的问题。

试想,从紫坪铺到成都60公里主管道,犹如一条巨龙,沿线天天喷水吐雾,其景何等之美? 

成都任何一条街道天天可喷水吐雾,尤其是在酷热的夏季,几十万个喷嘴,每天喷几次水雾、净化空气,降低高温,胜过几万台空调机的作用,对几百万成都人是何等之好?

八、把成都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喷泉城,是最省钱最环保的目标 

保护600多万成都人(含流动人口)生命健康,永远确保饮水清洁安全,永远确保成都空气清新,这是成都最大的环保课题。

成都市护河堤建设约用60亿元,从紫坪铺安管道到成都,按现价算,约30亿元,就能永远确保几百万成都人杯中水清洁安全,永保成都市空气清新,如此费省效宏的事,为何不干?

妙棋一着,全局皆活,从紫坪铺水库安管道,一举五得。紫坪铺水库正常水位877米,与成都有370米的高差,利用巨大高差产生的强大水压,一是可建10级电站,解决成都用电问题。柏条河的10级电站不用修了,人造平原梯级河流也不用建了,少淹上万亩地。二是永远不耗油电,自流控灌各城每幢楼,每年节省几亿度电。三是利用岷江丰沛水量,成都任何一条街道都可建自流喷泉群。山东济南以泉城闻名于世,只有四大泉群七十二名泉。成都利用管网可建数千个喷泉群,可成为全世界最大最美的喷泉城,花园城。几十万个喷管每天间隙性喷水吐雾,对于净化成都的空气,保持空气清新,美化生活环境,确保人民身体健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四是毗河水库也不用修了,毗河工程明渠改为管道,少淹少占4万亩地。五是管道沿线十几座县城及几十个场镇都可利用管网,建成自流喷泉城、花园城,创造最优美的生态环境。12城一管统供,一举多得,有利无弊,千秋永利,何乐不为?

将来,管网供应城镇生产生活用水,河道溪沟功能是排洪排污排沙石,同时供沿岸电灌站抽取农业灌溉用水。管网既保几百万成都人吃水,又保护生态环境,更利于城乡工农业经济发展,真正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九、管网对盆中丘陵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管道每年从紫坪铺送往资阳5亿立米水,每天社平88吨水,任何一个社都足够了,何必非要引11.5亿方水?管网1.7万条社支管1600万个喷嘴,天天轮流喷水吐雾,可永远改善沱涪两江分水岭2万个山坡生态气候。可种大量果林、药材林、种植大批优质牧草鱼草饲料、大规模发展无公害畜牧水产养殖,年年可获巨大经济效益。 

试想,将来,在盆中丘陵2万个山坡上,100万龙头一齐喷云吐雾,该是何等美丽?何等壮观?在未来几千年中,该产生何等巨大的经济效益?

十、紫坪铺水库能用百年吗?

这是许多人共同担心的问题。有人认为它是悬在成都人头上的一盆祸水;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地震后,有些人更是惶惶不安,主张炸坝放水;有人担心泥沙淤积,水库100年内要报废。

(一)对紫坪铺水库要利弊权衡,扬其利,制其弊。紫坪铺水库扼岷江咽喉,每年吞吐岷江132157亿立米水量,蓄的是水,流出的是金,而且是千百亿金银;这是天地赐给四川人的最大恩赐,也是党中央国务院送给四川的最大财富;可惜的是,我们有些人不以为喜,反以为悲;不以为福,反以为祸。

紫坪铺水库可蓄水11亿立米,正常水位877米高程,对700---500米高程的成都平原,500---300米的盆中丘陵来说,真是一座巨大的空中水库,相对高差300---500米,紫坪铺水库的调蓄功能、巨大水量、优良水质、与成都平原60公里距离360米高差,是全世界最佳管网地势;真正是得天独厚的条件。请问,全世界几千个大中城市,哪个有这四项皆备的三级台阶地势?

我们总是怨天怨地,就是不怨自已无能。天地赐给你世界最好的条件,你不会用,真笨!

(二)紫坪铺水库是否引发了512汶川大地震?

目前各界争论激烈,没有定论,也没有排除这种可能性。这种色论可能是几十年,也可能是几百年。

汶川地震是印度板块撞的祸,这已是定论。只要印度大陆板块继续向北推挤,青藏高原---龙门山的地震就要不断发生,紫坪铺水库引诱要发生,不引诱也要发生,这是肯定的。 

紫坪铺水库大坝没垮,真是不幸之中的万幸。

八级地震没有震垮紫坪铺水库,而有些高级专家却要炸毁它,这些专家是不是真有神经病?

尽管各界对紫坪铺水库的功罪争论不休,但是,我们不得不注意这个事实,紫坪铺水库的岩层如果是一个破烂的盆子,水库渗漏肯定会引发和加剧地震。如果是水库渗漏引发了地震,在八级地震中,这个破烂盆子早就四分五裂了,盆中的水早就漏完了,300公里长14公里深的地震大裂缝,早该洪水四溢了。

水库尾岸线西距5.12大地震的震中仅5.5公里,库尾淹没线上距龙门山地表大裂缝仅约500米,真悬!

据中国电力新闻网 2008年8月27日报道,2008年8月22日,水利部总工程师、两院院士潘家铮对记者说,如果打个比方的话,我把整个断层带视作一个巨大的高压锅炉,正在不断加热(地壳活动),炉内压力不断增高。锅炉壁上布满大小裂纹(断层)。炉内压力达极限时,最薄弱的一条大裂纹先开裂,高压蒸气喷发而出(主震),然后其它裂纹也陆续裂开,释放能量(余震),直至炉内压力全部消除,复归于平静。

修建水库好比在炉壁外压一点水,如果说这也有影响的话,也只是起了个提前释放的作用。所以退一步讲,即使“不能排除紫坪铺水库对汶川地震的影响”,从总体上看,也减少了主震释放的能量。否则,汶川地震的震级就不是8级,而是8.1级,甚至8.5级了。释放的能量不是1070颗美国投向广岛的原子弹,而是1500---6000颗了。不仅灾区人民将蒙受更加惨烈的灾难,整个“成都市夷为平地”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了。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南北带地震构造研究组组长张培震,于2008年6月26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作了详细讲解。这次巨大地震的最根本动力来源,是青藏高原和华南地块之间相对运动在断裂带上产生的能量积累和释放。印度大陆向北推挤,形成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其平均海拔高度超过5000米,地下的地壳厚度达6070公里,比四川盆地厚40公里的地壳多出2030公里。在这种状态下,青藏高原不可能再向上升高和向下增厚,高原内部的地壳物质只能向东和向北扩展,导致高原在这两个方向上的增生。由于强硬四川盆地的阻挡,在青藏高原东部与四川盆地交界地带就形成了南起泸定和天全,北达广元和陕西勉县、长近500公里、宽4050公里、北东走向的龙门山脉。构成龙门山脉的重要岩石单元是古老的杂岩体,这种岩石抵抗破坏和断裂的强度特别大,能够积累很大的能量在瞬间释放形成强烈地震。

2008年9月3 日,国家测绘局和地震局公布,龙门山断裂带西侧阿坝高原向东偏南运动,位移达20-70厘米;东侧四川盆地向西偏北运动,位移达20---238厘米。下沉达30-70厘米。

张培震说,估计龙门山断裂带8级强震的复发间隔至少在30005000年以上。

既然三千年才可能重复发生8级地震,我们又何必炸掉紫坪铺水库大坝呢?让水库发挥三千年的蓄洪灌溉发电效益,又为何不可呢?只要水库存在,我们就可以从水库安管道。 

(三)紫坪铺水库泥沙淤积问题,采取上拦下排方法,在水库尾部上游主干支流建大型梯级水泥栅栏,阻拦大中型石块流入水库;再把紫坪铺水库沙石开采权公开招标拍卖100年,用挖沙船清淤,为城市建设长期提供沙石资源,两全其美,何必担忧泥沙淤积问题。

十一、 四川盆地管网工程对都江堰的影响及对策

(一)管网工程对都江堰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一是四条内径2.2米的主管道从都江堰西岸沿紫坪铺到成都的公路,从地下埋管通过,需挖掘一道12米宽3米深的沟,对岸上地表有局部破坏和改变,对都江堰主体工程无影响。管道上盖土,上面还可以种花草,美化环境。联接支管,安上几千个喷嘴,可随时喷水吐雾,成为一道新美景,更利于沿岸生产和环境美化,更能吸引游人。

二是管道从紫坪铺水库取水,直供12城,打破了都江堰对成都平原两千多年供水的垄断地位;这是都江堰自身功能极限所决定,是12城未来发展需要所决定,任何人不可阻挡。

将来,都江堰管理局不再独收12城水费;紫坪铺水库由都江堰水利产业集团、四川省投资集团,成都市投资公司三方共同出资62.36亿元建设,共同组成紫坪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12城20亿元水费交给紫坪铺水库,与都江堰年2亿元水费收入相比,三方都获大利。

(二)保护与发展必须同时兼顾

保护都江堰的目的,是确保成都平原长期供水;从紫坪铺安管道,是为了更科学更合理更节约用水,更有利于成都平原和盆中丘陵将来千万年供水,两者目标一致,把两者对立实在大错。高级专家和高级官员,更应该清楚这一点。

其一、缺水是永远的问题。都江堰的意义无论说多高多大多深多重,但实在地说,与管网100万龙头控水节水功能相比,实在落后太远太远。都江堰年年日夜任意漫流,江水白天利用率很低,夜间一半基本上是白流,省政府有何良策?没有水,一切都无从谈起,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水是四川发展的命脉,而且是千百年的命脉。联合国把都江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并不是说由联合国长期给钱解决成都平原及盆中地区缺水问题,这是不可能的事,我们一定要清醒。

其二、历史注定管网工程超越都江堰。都江堰无论怎么高度评价,它毕竟比不上管网100万龙头的控水节水功能,这是全世界妇孺皆知的事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讲求科学的发展观,关键是要讲先进技术,年年月月白昼黑夜,管网100万龙头可随时调控流速流量,水资源利用率达90%以上,都江堰能达此效率吗?管道自流供水1.7万个社2万个山头,这一切,都江堰能办到吗?管网节水节能增产增收的巨大功效,都江堰又比得上吗?可以定论:都江堰不是当代先进治水科学技术的代表,也不是将来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几十年来,各国大小江河上万条,为何不全部仿建都江堰?为什么都在发展管道网络?因为管道节水增产增收效益高。以色列喷滴灌网每亩产值比传统的漫灌方法提高3---7倍,300万亩喷滴灌面积相当于原来1000---2000万亩耕地的年产值,相当于扩大700----1700万亩耕地。都江堰与之相比,是先进还是落后?是沾沾自喜?还是自愧不如?

各国专家可以百倍地赞美都江堰,但都没有原本照建都江堰,其依据是本国国情,最根本的是本国人民利益,最高明的是具有超前的发展远见,最可贵的是敢于创新的精神。我们的省部级官员和专家更应该看到这一点。

(三)创新是国家强盛的源泉,发展才是硬道理

四川永远要发展,岷江水还可再灌一个1000万亩管网灌区,都江堰分水功能已达极限,我们如何办?创新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源泉,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我们的立国之本、执政之基、兴国之策、力量之源就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于管道通过都江堰西岸,应按党中央的“三个代表”要求,只要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只要有利于综合国力增强,只要有利于人民生活提高,为什么不准管道通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突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从紫坪铺安管道可省6亿方水,少占少淹4万亩地,对资阳和成都均大利无害,为什么不准从紫坪铺安管道?怪事!? 

十二、四川的管网技术能行吗? 

(一)管网水压调控。有人说400米落差的管网水压调控技术难解决,管道尾端水压太高,要爆管。

主管道共有440米落差,从紫坪铺---郫县三道堰之间落差可以建10级电站,发电直供成都。发电、城市供水、农村喷灌,三利兼得,何乐不为?

必须明白,这是从高处向低处自流敞泄的低压排水喷灌网,不是从下向上压水供应100层高楼的高压管网,管道水压要低得多。

有些水利专家把这个自流排灌管网,与城市提水高压管网同等对待,这肯定是大错特错。

877---700---600---500----400---300米高程,呈台阶式下流,长开长喷。市县镇乡村社层层分流,管道越长,势能越弱,流量压力流速逐级减弱。管网龙头开和关的数量与水压有几个明显特点: 

1、管网300万个龙头全开与全关,管道水压不同。 

2、管网龙头开放时,水压随水流方向变化而变化,并随龙头开启数量而变化,龙头打开越多,水压越小。300万个龙头,从10万个龙头开到290个龙头,管道压力依次渐小,300万个龙头全开时,管道压力最小。 

3300万个龙头全关时,管道压力最大,如无自动减压阀,就要爆管。可在管道沿线水库、塘堰、蓄水池安几十万个减压阀,自动喷水减压,就不会爆管。  

4、安装地震应急开关,当地震发生时,自动打开闸阀,向旧河道排水。 

5、管道调资阳5.5亿立米水,秒流量17.4立米,1.7万条社支管,秒流量一公斤,每社每天88吨水;每社20个龙头,秒流量0.05公斤。每个龙头连50个喷嘴,秒流量一克。  

6、夜间和雨天不用水,管网安全阀自动向2万个山顶水池和塘库堰排水蓄水。  

(二)管道制造。四川已具备大批量生产大型管道的能力,四川金炜集团和成都市自来水公司共同投资创建的——成都金炜制管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成都市外西土桥全兴路。是西南地区首家生产大型PCCP的企业,采用美国制管技术,可产DN800DN4000各规格高工压管道,现年产能力约35公里。管道质量保证使用50年以上。法国管道厂家对埋在地下100年的钢砼挖开检测,质量依旧完好。

有些专家只想用一条特大管道输水,7---10米管道不利制造,不利运输安装,可以多管并列,何必一根筋思维? 

也可以采用组合管道技术,将大管道为六片,分片运输,工地现埸整体组装。

(三)管道爆管问题。由于PCCP钢砼是由钢板、钢丝和砼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抗震、抗压、抗拉、耐腐蚀性能,可承受较高内压和外压,通常可达2.6---3兆帕,最高可达4兆帕以上。由于其承压能力高,在城市供水工程中,从没发生过爆管事故,使用极为安全。由于钢砼圆形结构,可承受较大外荷载,其深埋覆土高度可达40米。1999年9月21日台湾发生7.3级大地震,震后,台湾自来水公司对大型管道进行调查,所有管线中,只有PCCP钢砼无一例损坏,是最佳的防震管材。

(四)对于紫坪铺---都江堰的首段5公里管道100米落差,每公里坡降20米,管道压力大的问题,可以增加钢筋直径和密度,提高管道的承压标准。 

(五)管道稳定。主干支管均埋在地下,距地表一米以上,在陡坡、河沟、田土软地质地区,打水泥桩,筑水泥镇墩,水泥底板,固定钢砼,确保稳定。 

(六)管道设计。四川省水利设计院和西南设计院都可完成大型管道及管网、附属水工建筑的勘测设计与施工。 

(七)管道运输。可以肯定,在成都平原和盆中丘陵地区,凡是渠道能去的地方,管道肯定能去。在交通运输方便之地,可安装2.2米内径钢砼。在悬崖沟谷,运输不便地段,可用多条小管道渡水,一分为几,然后再合归为一。  

(八)管内泥沙淤积。一是水库引水口必须建设在枯期水位20米深以下,并建设大面积蜂巢型悬吸式钢筋混凝土管网,永远防止树木农膜和杂物进入管道。永远使管道处于真空虹吸自流输水状态。二是主管道每隔数公里可建封闭沉沙池,安装排沙管,定期排放泥沙。 

(九)水锤问题。主干支管呈网状布局,并非一条独管。主管双管并行,联接1.7万条社支管,直灌2万个山坡100万个水池,此管关闸,可走它管。市县镇村社管道分段分级限压,如高压锅保险阀,自动喷水减压,避免“水锤”发生。 

(十)紫坪铺水库发电与管网供水峰谷矛盾的解决办法。夏秋两季岷江水源丰富,发电与管网无争水矛盾。冬春两季岷江水少,开坝下管口取水,将发电站排出的尾水引入管网。 

(十一)管网夜间水流控制。夜晚用水少,各社塘库堰池用自动闸阀调控,用浮筒自动控制,自动向塘库堰池排水蓄水,满则自关,水位降则自开。 

(十二)穿越隧洞。220公里主管道只有一公里隧洞,位于陈家湾火车站老油房附近,施工难度不大。

(十三)穿越河流。220公里主管道穿越5条河流:岷江、毗河、西江河、沱江、阳化河。岷江在都江堰外江通过,约300米。毗河150米,沱江100米,其它均在10——60米之内。均为季节性河流,冬春水枯,利于挖沟埋管施工。 

(十四)穿越铁路。主管道将穿越铁路8次,可用钢轨密集排列支撑,再从钢轨下打洞穿过。可一分为几,化大为小,穿越铁路后再合归为一。 

(十五)穿越公路。主管道将穿越各类公路约60条,打洞穿越,可一分为几,化大为小,穿越公路后再合归为一。 

(十六)对各类重大技术难题 ,可聘请相关专家共同解决。八千万四川人,总有几个管道行家吧?

辽宁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总投资103亿元,2004年动工,一条管道供应抚顺、沈阳、辽阳、鞍山、营口、盘锦6城市用水。工程设计引水流量70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调水量17.86亿立方米。

一期工程主体为长85.3公里、直径8米的输水隧洞,采取TBM(全断面硬岩掘进机)掘进为主、钻爆法为辅的联合施工方案。

二期工程是将调入大伙房水库的水通过隧洞和管道输送到6城市。建设内容包括进水口、23.5公里长的输水隧洞、235.6公里长的输水管道、1个加压泵站和6个配水站。235公里的输水管道将穿越7条铁路、80条道路、22条河流、52条管道和26条光缆。

四川盆地自流管网只要64亿元,只打一公里隧洞,与辽宁85公里长洞相比,算得了什么?辽宁人能行,四川人就不行么?               

           2008年10月8日

电话 0832---3026828    6222117    6366320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两个管网三个方案投资效益比较表

 

项目

单位

四川管网

毗河渠网

辽宁管网

 

年输供水

365

150

365

 

年输供水

亿立方

15

11.6

18

 

取水点高程

877

483

131

 

主管道落差

440

44

130

 

主管渠长度

公里

220

154

235

 

上游年均来水

亿方

154

12

15

 

控灌城市

12

 

6

 

城市名称

 

成都、都江堰、新都、郫县、彭县、青白江、龙泉驿、温江、简阳、资阳、安岳、乐至

 

沈阳、辽阳、鞍山、抚顺、营口、盘锦

 
 
 

总投资

亿元

64

108

103

 

取水口库容

亿方

11

1

20

 

隧洞

公里

1

22

108.8

 

桥梁渡槽

公里

 

25

 

 

新建扩建水库

 

8

 

 

永久占地

万亩

0.1

4.1

 

 

迁移人口

0.1

3.1

 

 

龙头

万个

100

 

 

 

总控灌面

万亩

400

344

 

 

其中自流灌面

万亩

400

100

 

 

年发电

亿度

10

 

 

 

年售水收入

亿元

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