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先生08年经济运行情况介绍


  基本经济数据如下: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0.6%,二季度增长10.1%,三季度增长9.0%,四季度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粮食实现连续五年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2850万吨,比上年增产2690万吨,增长5.4%,连续5年增产。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增长11.6%、15.8%和15.0%。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2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增速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4.国内市场销售增长较快,城乡消费旺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增速比上年加快4.8个百分点。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9%,涨幅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贸易顺差2955亿美元,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95万亿美元。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末提高0.2个百分点。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比上年增长14.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比上年增长1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8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5353亿元。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47.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8%,加快1.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16.6万亿元,增长9.1%,回落12.0个百分点。金融危机,特别是进入10月份以后迅速地从中小企业蔓延到大中型企业,从出口部门扩散蔓延到其他部门,从东部沿海地区蔓延到内陆地区,我想这恐怕是最难之处。实现利润最多的5个行业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008年中国的国民经济依然保持了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势头。

  第一,增长较快。尽管去年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回落到6.8%的速度,但是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仍然保持了9%的增长。9%的增速仍然是一个比较高的速度。不是我空说速度高,我们比较一下,根据IMF的最新估计,2008年世界经济增速平均3.7%,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4%,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6.6%,所以中国9%的增长率,依然是一枝独秀。有人曾经做过计算,2008年因为中国经济在困难中保持了9%的增长,对于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20%。[ 2009-01-22 10:26:18 ]

  第二,价格回稳。朋友们都记得,2007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市场初级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及中国经济过热的苗头,中国的物价上涨较快。2008年2月份,CPI最高涨幅达到8.7%。为了遏制通货膨胀,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增加供给、调控需求、搞活流通、对中低收入者增加补贴的措施。随着这些措施的到位,中国的物价上涨,或者说以CPI为代表的物价涨幅指数迅速回落。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通货膨胀率就从8.7%控制到了5%以内。1985年-1986年,我们经历了一次物价上涨,价格从8%以上回落到5%以内用了12个月;1987年-1990年,价格从8%以上控制到5%以内用了29个月;1992年-1997年,价格从8%以上控制到5%以内用了52个月。我们这一次从去年的2月份的高值回落到5%以内只用了6个月的时间。

  第三,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的进展。1.第一产业特别是农业有了很好的发展。去年粮食总产和单产双双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达到10570亿斤,这是了不起的成绩。粮食丰收我们就会安定,粮食丰收了,金融危机再肆虐,我们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也能够保障。前几年有一种说法,谁来养活中国?我们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在这样困难的时候,能做到粮食大丰收,更加证明了这一点,中国人自己可以养活自己。这也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 2009-01-22 10:33:30 ]2.去年中部、西部地区的投资和工业增长速度都快于东部,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克服经济困难的同时,区域结构在优化。3.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去年前三季度,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下降了4.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了2.7%,这些数据都意味着中国经济在克服困难、平稳增长的同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2009-01-22 10:34:45 ]

  第四,民生继续得到改善。首先,居民收入在继续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5%,实际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长15%,实际增长8%。在经济形势这样严峻的条件下,保持这样的增长是不容易的。其次,社会保障力度在加大。简单说一个数据,去年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这五种保险基金的总收入13808亿元,增长27.7%。全国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水平、最低工资水平都在提高。再次,就业总体上基本稳定。1月20日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的发言人已经介绍了这方面的情况,我就不再重复了。另外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在加大,对农业的各项补贴也大幅度增加。总之,各项改善民生的措施都在加强。

  基本数据我没有疑问,不去追究数据的真实与否,那是我们无法知晓的,我们只是就事论事。

  一问:消费增长较快的势头能不能得到保持?消费的走向取决于这样三个方面:一是消费能力、二是消费意愿、三是消费环境。消费行为相对来讲刚性是比较强的,人们总是要吃穿住用行,它相对于收入和价格的弹性都比较小。从收入角度讲,中国的消费不仅和当期收入有关系,还和既往的存量收入或者为什么零售业的销售额增长速度要比收入增长速度快?储蓄有关系,只要我们不断地增加居民收入,只要我们不断地改善消费的环境,不断地改善、拓宽消费领域,不断地打消老百姓不愿意消费的顾虑,把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健全起来,我相信中国的消费会保持比较快的增长。

  二问:为什么零售业的销售额增长速度要比收入增长速度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6%,而居民收入平均增长15%左右;它们之间有差距。第一个原因,我刚才已经说到了,统计局的统计专家经过认真计算,中国老百姓消费不仅和当期收入有正相关关系,而且和既往收入和储蓄也有密切关系。换言之,消费需求不仅是当期收入的函数,也是存量收入、储蓄的函数。老百姓购买房子、购买汽车,甚至一些其他高值的耐用消费品,我相信并不是光靠当期收入,主要还是靠过去的储蓄和积累。第二个原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只是个人购买的,还有集团消费。所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人们个人当期收入的增速并不必然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三问:对中国的信心来自于哪里?来自于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总体格局没有变,并没有因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而打破和消除。这个总体的格局就是和平和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这个总体的格局,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科学技术。邓小平同志讲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科技创新这些基本要素也并没有因为金融危机而打破。恰恰相反,在经济下行阶段恰恰是创新的温床。知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说过一句话,困难时期,企业碰到困难,毁灭是创造性的毁灭。但和平发展没有变,科技创新、科技进步的基本条件没有变。第二,推动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深层因素没有变。中国共产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曾经有一个结论,当时中国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中国的今天,在某种程度上依然存在。改革开放以来,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很重要的力量,是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中国人民群众渴望过上好日子的强大的需求,推动着中国经济在加快前进。戛然而至的经济危机改变了这个基本需求了吗?没有!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是农业人口占很大比例的大国,是中西部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大国,这些地区的老百姓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提高自己生活水平的强大需求,我想这些仍然会推动中国经济未来的强劲发展。第三,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变。有了需求,还需要供给。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进步,中国的供给能力在不断增强,中国产业体系比较完整,中国有七、八亿的劳动力,有20多万亿的居民储蓄,基础设施在不断改进。庞大的需求和强有力的、日趋完善的供给结合在一起,结果就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第四,对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对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有信心。我上面说到了,为了应对这次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迅速、及时、有力地采取了一揽子的宏观调控政策,有扩大需求、增加投资的十条,也有调整结构、振兴产业的十个规划,还有为国民经济长期发展打后劲、打基础的十几个科技创新的专项。随着这些政策的逐步落实到位,中国经济肯定会走出目前的困难,而且已经在12月份有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四问:第四季度当季GDP的总额?从增长速度上看,去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长6.8%,去年第三季度当季GDP增长9%,增速有回落。中国的统计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因为中国目前衡量经济走势的还是同比的概念。国家统计局要逐步建立GDP增长的环比概念,就是第四季度相对于第三季度,是增长了还是下降了,我们正在着手研究建立这个制度。(是不敢提供还是制度使然,这本是很简单的数据,信手拈来便可,还是统计数据的不透明。)

  五问:农民工问题?我还要纠正你的问题,中国没有大批的企业破产倒闭,只是一小部分,很小的比例。确实,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由于中国老百姓回家团圆过年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以及其他方面的种种原因,目前比较多的农民工回家了。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对几个典型农民工输出大省的调查,截止到目前,外出打工农民工回家的大概占1/4。在回家的农民工中,大致有40%是回家团圆过年,见自己的父母,见自己的家人,享受春节。回家的农民工中大约有20%的人确实是因为他所在的工厂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停产、半停产而回家。我强调一句,这可不是总量的20%左右,而是回家农民工中的20%。在回家的农民工中,剩下的40%左右是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回家创业、有的回家办事等等。(1.4亿打工农民工,0.35亿回家,0.14亿享受春节,0.7亿被迫回家,0.14亿回家创业、有的回家办事。)根据我们的调查,在回家的农民工中,80%过年以后还要出来继续进城打工找工作(与上面矛盾啊,不可能达到那么多的,难道回家创业、回家办事之后又全部的回城里找工作了)

  六问:积极的变化?首先看一看货币信贷的变化,12月份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幅在连续6个月回落之后强劲反弹到17.8%,12月份广义货币供应量比11月份增长幅度高了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终止了连续七个月的增幅回落态势,12月末M1的增长速度比11月末增长速度加快了2.3个百分点。12月当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7718亿,同比多增7233亿。这三个数据意味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在开始显现积极的效果。12月份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代表的消费,实际增长在加快。12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同比增长17.4%,比10月份加快了0.8个百分点。部分商品销售有所回升,包括汽车、服装、化妆品,乘用车销量达到64.4万辆,创了当月销量之最。投资也出现了一些好的势头,2008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5%,比上年加快了0.7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有所优化。特别是投资者的信心出现了反弹,环球金融服务集团近日发布了中国投资者情绪指数,2008年第四季度,中国投资者情绪指数从三季度的88上升到四季度的103。进出口也开始出现一些积极变化的苗头,进出口的陡降趋势在12月份得到初步遏制。中国进出口当月比例的变化,11月份,从10月份增长17.6%急速下降到负9%,这是很陡的一条线。但是到了12月份,这条曲线开始变缓了。出口政策调整以后,所覆盖的这些商品的出口,12月份同比增长4.8%,而全部商品出口是负2.8%,受出口政策调整影响的商品出口增长是正的4.8%,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出口政策开始显现成效。另外,我还想提醒大家一点,我们现在看到的进出口总额的变化,既有数量、物量的变化,也有价格的变化,中国去年第四季度,特别是11、12月份,进出口总额的变化,受进出口产品价格下降的影响很大,如果把价格变动的影响去掉,实物量的变化没有这么大。工业生产也有一些积极的变化。12月份的工业生产的速度比11月份加快了0.3个百分点,尽管加快幅度不大,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12月份,我们统计的39个大行业,其中有16个行业的增加值增速比11月份有所加快。1.钢铁工业由11月份的同比下降6.3%转变为12月份增长0.1%,这也是一个积极的苗头。2.工业产销率回升,去年12月份当月工业产销率98.7%,比11月份产销率提高了1.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12月份企业的库存在加快调整。3.钢材、煤炭、有色金属和化工类产品价格不仅开始稳住,而且开始有些回升。国家统计局2009年1月上旬进行了一次调查,2009年1月上旬和2008年12月份中旬相比,普通大型钢材价格上涨2.8%、普通中型钢材价格上涨5.1%、普通小型钢材价格上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