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赢合作的发展模式——宣城市益隆渔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介绍


      ——宣城市益隆渔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介绍

    
分散的家庭小生产与开放的流通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结构松散的单个农户无论是在物料采购和信息获得,还是产品销售等方面经常处于弱势地位,面对市场时也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单打独斗”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而且影响产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而把同类型的农户组织起来走“共赢合作”的专业合作道路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这样的思考,宣城市益隆渔业专业合作社于2008年3月组建。一年来,在水产、农业等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该社积极帮助社员增收、推进幼蟹产业健康发展,得到了社员和众多农户的认可。2008年该社被政府授予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
一、建设情况
益隆渔业专业合作社于2007年3月开始筹备,2007年8月获得工商注册,业务重点是高质量河蟹苗种的生产销售以及相关配套服务。2007年已有社员63人,含养殖大户、流通大户、渔需物资供应商、苗种中介商等水产行业各类型有实力的专门人员,其中农民62人,分布于新河、新庆、新建、吴村、朱桥等10个行政村,专业技术人员1名,当年社员养殖总规模达到826亩,产值超过500万元。目前已发展社员352人,社员养殖规模达到2800亩,年生产幼蟹6000万只,产值约2000万元。幼蟹销售区域遍及安徽各主要养蟹区以及江苏、江西、湖北、河南等省。目前,该社除拥有功能齐全的办公室外,还设有门市部一个,渔需物资供应点9个,工作站二处,服务车一辆,自动化水质测试仪及多媒体培训设备各一套,能够方便及时地为社员及会员提供各种相关服务。
二、主要做法
(一) 强化组织结构,提高执行能力
该社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组长负责制,即决策权在理事会,执行层为各组长,现有理事会成员3名,组长8名。依社员所在地域及所从事的具体业务进行分片,每个片区推选一名组长。组长负责贯彻执行理事会的决定,并对本组社员进行日常管理,各社员必须服从这种管理方式。这种运行模式既坚持了灵活性与原则性相融的原则,也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执行效率。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该社理事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物处理)、生产部(负责生产流程的制定和执行)、营销部(负责市场拓展及物料供应)和技术部(负责日常技术服务及技术攻关),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确保了信息流的通畅,使所有生产指令及技术或市场信息均能在第一时间迅速传达到社员,社员有任何需求也能通过这样的管道及时反馈到理事会,成为理事会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因为有这样的组织结构,社员能快速获得市场和技术信息,他们的养殖水平和产品质量也迅速得以提高,产品销售也更加顺利。
(二) 规范技术流程,提高产品质量
   宣州区幼蟹培育面积达到3.5万亩,但幼蟹在市场上竞争力不足,市场售价低,众多养殖户比较效益严重下滑,不少养殖户开始亏损。根本原因是有相当一部分农户缺乏长期的质量意识,任意降低生产费用,导致幼蟹质量下降。为提高益隆幼蟹品牌的口碑,该社首先要求社员切实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其次要求社员按照提供的技术流程进行生产;第三,要求社员及时反馈生产及销售中遇到的问题;第四,对不按要求生产或违反技术流程的社员,劝其退社。由于该社严格了质量管理标准,一年来由其推介到湖北、江苏等地的幼蟹均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更带来了许多新的客户,为宣州区的幼蟹销售提供了很多机会,销量呈快速上升态势。
(三)强化技术服务,提高养殖水平
为社员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进而提高养殖水平是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该社坚持“技术带出效益”的原则,强化对社员的技术服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①增强技术队伍,在拥有专业技术人才的情况下,依然专门设立专业技术顾问岗位多名,并经常邀请有关院校及厂商的技术团队来提供服务;②依据生产实际编印技术资料分送给社员,年编印技术资料近2000份;③举办技术培训班,每个生产年度举办培训班不少于5期;④生产季节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巡回技术指导,及时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⑤配置精密仪器为社员提供水质监测服务,使水质改良的目标更清晰;⑥不定期依据生产需要组织社员至生产特别优秀的塘口进行现场技术交流,实现社员间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⑦为提高技术信息传播速度和准确性,开通了商务领航服务功能,可向社员及时发布技术信息。
由于该社注重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社员的养殖状况同一般养殖户的相比显示出了养殖成本更低,产量更高,质量更好,口碑更佳的优势。在2007年度幼蟹市场疲软、养殖户获利不佳的情况,该社社员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员亩均利润不少于2000元,没有一个社员出现亏损。今年社员的幼蟹已经在单产及质量方面显示出了更明显的优势,养殖过该社幼蟹的养殖户均反映益隆幼蟹成活率高、养成规格大,“金碑、银碑不如群众的口碑”,这就是最好的品牌。
(四)强化示范引导,提高工作效能
    为不断提高养殖水平,更快推广先进技术,促进幼蟹销售,该社筛选合适的社员列为示范户实行重点跟踪指导,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不仅保证了幼蟹质量的不断提高,而且加快了技术推广速度,促进了幼蟹市场的拓展。此外,先后在江苏、湖北、安徽等地设立示范点13处,其中湖北示范点亩均利润超过4000元,这是当地自养蟹以来所取得的最高利润水平。成功的养殖示范,使一些新的养殖技术得以顺利推广,降低了养殖户的生产成本,还使幼蟹质量更佳,也提高了该社幼蟹在市场上的美誉度。
(五)强化市场营销, 提高经济效益
实现本地优质幼蟹顺利销售,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是合作社奋斗的目标。为此,该社在抓紧质量不放松的前提下极力拓展市场,主要做了以下工作。①利用业务专长在国家级专业期刊上发布推介幼蟹的技术信息;②在专业媒体上投放广告,目前已累计投入广告费50000余元;③组织湖北、江苏河蟹养殖户来考察参观;④在湖北,江苏等地举办河蟹养殖技术培训,传播生态养蟹技术;⑤在湖北建立成蟹养殖示范基地,并优选了五个重点示范户;⑥加强与养殖户的技术沟通和服务。
由于以上努力,2007和2008两个销售年度该社实现外销幼蟹超过1800万只,销售额超过300万元。
三、下一步发展思路
(一)制定幼蟹培育技术规程   
不断总结幼蟹培育技术,尽快制定出适合当前生产形势的幼蟹培育技术规程,并使更多的社员能快速掌握和熟练运用,以持续促进幼蟹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快速发展社员
积极发展社员,使更多的养殖户享受合作社的带来的好处,计划在2009年发展社员300户,养殖规模再扩大3000亩,产值增加1200万元。
(三)争创省级幼蟹培育示范场
不断规范技术流程,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技术标准,力争两年内达到省级水产良种示范场的标准。
(四)加强品牌建设
继续加强质量管理,积极拓展市场,持续提高市场占有率,计划一年内完成商标注册,三年内成为一个在全国行业里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