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式”行政可有效果?


 

为迎接“世界茶花大会”,云南省楚雄市各机关单位纷纷养起了茶花,茶花种植按在职人数,“至少每人一盆”。近日,楚雄市政府督查室还为此发出《督查通报》,称积极组织动员本单位职工,圆满完成茶花种植任务
        2005年,楚雄市成功申办2012年世界茶花大会。2007年,楚雄市把茶花确定为市花。楚雄市意在打造以茶花为主要特征的特色城。虽然政府很努力,可楚雄民间喜爱茶花、栽培茶花的氛围并不浓,街头、居民小区内难觅茶花踪影,这朵市花优而无势。不得已,政府只好采取行政手段,从行政机关“下刀”——在职人员“至少每人一盆”,从公务员“下刀”——号召机关在编人员每家种植三盆茶花。
       无独有偶,十余年前,某市为了打造“稀有的野生动物”特色城市,某领导在干部大会上,要求每户养殖一只“野生动物”,可直到今天,没有一家养殖这种“野生动物”。
       为何政府的要求与群众的爱好格格不入,政府非要强力推行呢?这种“运动式”行政会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呢?暂时未见到效果,从这朵市花优而无势就可看出。就像某市只听雷声未见下雨一样,没人养殖“稀有的野生动物”。
       政府说是号召,可为何要下《督查通报》,带《督查通报》的号召公务员敢不执行吗?那可影响升迁,影响饭碗呀?就算机关每人养一盆茶花,机关在编人员每家种植三盆茶花,如果他们不爱好茶花,“种而不养”,不几日只剩下“空盆”怎么办?就算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爱屋及乌,对茶花“种而养之”,但市民都不爱好,又怎么形成“茶花街”、“茶花园”等奇观呢?
       行文至此,笔者敢问,不建立在群众爱好之上的“运动式”行政会有什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