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故居考察


                

     梁启超故居位于东城区北沟沿23号。故居前有几棵大树,枝繁叶茂,灰墙灰瓦,淹没于犹如迷宫般的胡同之中了,只有门边嵌着的北京市东城区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可以体现出原先主人的身份,上书“梁启超故居”五个字。

     据1951年房屋调查登记显示:该院主体建筑集中在南半部,是东、西并列的两个三进院落,东部为住宅,西部是花厅;北半部约占整个院落的五分之二,是花园式的后院,院内树木繁盛,有假山,有凉亭;后院开有朝东的穿墙门,是整个院落的后门。该院共有房屋和亭、轩等建筑129间,建筑面积为1535平方米,其中包括带抄手廊的瓦房47间、敞轩3间、游廊21间、地窨子4间、防空洞1个、凉亭1座。该院的具体格局是:宅门北侧是一拉溜儿东房,共11间,应是回事房(传达室)、车库和警卫、杂役用房,从南往北的第三间东房的后墙开有临街券门,是“车库门”。而这一切已成为历史,现在的梁启超故居早已成为某单位宿舍,亭台轩谢早已隐没了踪迹,假山池沼也以灰飞烟灭,就连当年的布局也已被后来不断的加盖分割所破坏。

      回望梁启超的生平经历,梁启超先生是辛亥革命前“保皇改良”派的第二号人物。他在坚持保皇改良和反对国民革命上所起的作用,较之康有为更大。他在访美之后曾说“以中国之大民众之复杂,民众之低素,搞起革命来一定是多年大乱,而收拾动乱的人一定是有极大本领和权术的独裁者。”所以他坚决反对孙中山的革命,现在看来果真如此清政府倒台后中国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大乱,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但他一生能够时时做到“以今日之我攻昨日之我”,是故,辛亥之后,他非但能够对反袁复辟的护国运动殊有贡献,而且在国民革命和专制复辟的反复较量之际,由衷地赞扬辛亥革命,坚定地维护中华民国,从而奠定了自己先贤的历史地位。

    梁启超一生影响了中国近代的三个历史阶段戊戌变法他是核心骨干,恢复共和他是反袁功臣,五四运动他又是触发者,在这几十年中他无数次的改变自己的政治立场,他是保皇派,他是维新者,他曾反对孙中山的革命,他曾在袁世凯手下当官,之后由帮助段祺瑞恢复共和,他鼓动北洋政府参加'一战'为中国争取地位,巴黎和会中他与西方作外交斡旋,还意外发动五四运动,但无论他的政治立场是什么,他的目地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中国从贫穷落后中走出来。也是因为他的政治立场多变,让中国从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走出来,走向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在后来的五四运动中,中国新民主义的产生他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考察即将结束时,我想起了凤凰卫视拍过的一个纪录片。纪录片介绍梁启超一生,记录片的节尾一位学者评价道:梁启超用他的“多变”诠释了他高尚的人格。望着眼前的梁启超故居,岁月侵蚀,豪华已逝,但当年门前的几棵大树枝冠繁茂,虽是深冬仍能想象它们夏天的样子,梁启超先生虽已逝多年,他思想却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不断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昨日如此,更何况今天中国正面对来自各个方面重重挑战。我想他用他的生平经历给读他故事的人上了重要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