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的《拥书闲读》



  优雅的《拥书闲读》
  龚明德
  
  为了创收(省下来往两元人民币的12路公共汽车路费),也为了身体的锻炼,我上午骑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下午讲罢两节课后再骑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往返于成都之南的玉林和之东的狮子山之间。临近下午五点,我进入玉林北街我住处的宿舍大门,被门卫叫去领包裹,正是湖北老朋友李传新的新出大著《拥书闲读》。
  真奇怪:北京谭宗远兄的新书昨天收到、湖北十堰李传新的新书今天收到,何以上海虎闱即陈克希兄在春节前邮寄给我的一包书(全是他送给成都朋友的)没有收到呢?不会丢失吧?
  也是迫不及待地上楼打开宅门,赶紧找来剪刀小心地剪开包裹,取出一毛一切的两部《拥书闲读》来。封面就使得我眼界大开——左侧近背脊处一条不足两厘米宽的染红区飞白出作者名字“李传新”和“中国文史出版社”、窄长十六开本的纯白封面只在右上角美美地呈现流沙河的墨宝黑色书名题字并签名和套红名章。没有见到书的朋友,无法想象这本书的封面是何等的脱俗!
  敢于大量使用空白,是要艺术眼光和艺术胆量的。满满地涂抹各种图案,以吸引读者眼球误导其掏钱购买为唯一目的的出版商,几乎都是不敢往使用空白这个危险地段想的。流沙河先生的这幅墨宝是写的正体字,没有用共体简化字,一见就有书卷味。背脊上的书名也是用了沙河老师的手迹,养眼得很。封底上的一幅红色剪纸应该是果实和树叶吧,挺切合传新兄在书香园地的几十年的耕耘史实。
  封面欣赏了,我打开内页,跳出一封传新兄“亲手”书写的“纸质”书信,全文为“明德兄:书今天才从武汉送到,毛、光各寄一册,闲翻一下而已。传新 〇九年二月十七日”。我当然高兴,竟然让传新兄把我列入他头一批送书的“重要”朋友之一……
  这部《拥书闲读》分为五个部分:“书人合一”、“书香缭绕”、“十七年书”、“淘书者说”和“民间书声”。黄成勇兄的长序也是一篇美的“书文字”,成勇借用生命的后半辈子一直生活在武汉的老作家碧野给传新的题词“爱书是一种美德”作为标题。
  成勇先生的序文后半部分,有一节介绍《拥书闲读》较为中肯具体,全录:“现在结集的这本《拥书闲读》,充分表现出一个身在书业的爱书人本色。第一辑《书人合一》写与书业前辈、文化名宿、书友同道的交往,这里有爱书种子流沙河、车辐、龚明德、张放的蜀地幽默笑谈,有绿原、曾卓身负时代苦难而壮怀未已的身影,有老诗人吕剑对晚辈的深切关爱,有碧野对爱书者的早春般的温暖情怀,有对胡荣茂、阎进忠等师长兼朋友的感念,有对陈翔鹤之子陈开弟先生的友情记叙,有对军旅作家邵子南、著名翻译家赵瑞蕻、竹山藉著名美术家余曼白的追忆,有对新华书店总店前任领导王益、汪轶千和学者谷林先生的访谈……既可发现他早年的文化熏陶,也可了解他旷达的个性,更能读出一个新华书店员工对文化的崇敬,对书业的真诚持守和对本行业前辈的敬仰。这一辑文字中的《青衣江畔初识君》,追记少年时在蜀中结识的老友、著名翻译家、‘垮掉的一代’研究者文楚安,哀伤不绝,情意绵绵,令人感怀动容,是颇富才情的好文章。第二辑《书香缭绕》及第三辑《十七年书》,均为书话之文。传新藏书,他专注于藏书票、签名本、毛边本、图书广告等等,不仅写文章趣说,而且化为实践,十堰新华书店门市对读者提供的许多免费赠品都有传新参与制作。《书香缭绕》数十则短文,实际是图书广告,但写的灵活多变,不仅毫无商业气,反倒多有文化味。看他那‘第一本’系列文章,不论是‘十七年’中的郭小川第一本诗集、流沙河的第一本诗集、吕剑第一本散文集、韩伍、戴敦邦的第一部连环画,还是改革开放后学者扬之水仅印三百的第一本书,仅搜寻这些书的过程就是一则则曲折故事,读来煞是好看。其它关于绘画、关于歌曲等书话,又可以让读者一窥他多方面的爱好和兴趣。第四辑《淘书者说》是书市侧记和书业言论,颇多真知灼见,可以体察这位业内读书人对本职业务和相关业务的关切。第五辑《民间书声》,是数年来参加民间读书报刊在各地组织活动的记述,以及他淘书的见闻,可谓书趣盎然。全书十多万字,篇篇都渗透着一个真正的爱书人对人的敬爱、对书的痴迷、对职业的挚爱。这本书的出版,使碧野先生所说‘你的血液里有丰富的感情地’有了物化的证据,而且传新可以毫无愧色了。”
  在呼和浩特开会,以及几次在我落居的成都,我都见过传新兄的“豪买”:他不停地找新书店旧书铺,为他缺存的书刊补配成套。当时我真有些不以为然,因为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少出版物几乎没有保存价值,这回见到传新兄大著中有“十七年书”这个新概念,才恍然大觉,原来传新兄是在为他的研究课题备料!
传新与我同年出生,我们这个岁数的人,最倒霉了——该大吃饭长身体的时候闹“人为饥荒”、该全力阅读的年纪却闹“毛氏文革”。如今快到退休的时节,却又一减再减地少了大量福利……但是,传新的努力给了我希望,在以后完全属于自己的岁月中,我也会如传新一样地勤于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