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互联网祸起萧墙:ADSL难保“最后的晚餐”


  日前,由国家工信部主导制定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2009年—2011年)初稿已正式完稿,6000亿元以上的投资规模主要涉及集成电路、平板产业、3G、宽带通信等。 针对投资份额的分配上,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言,以移动宽带互联网和固定宽带互联网为主线的网络环境系列的较量与搏斗似乎早已根深蒂固,如今获得全民景仰的移动宽带互联网是否会如美国年轻的新总统一样,彻底赢得这场战役的最后胜利呢?

  固定宽带互联网:传输速率及便携性受到挑战

  从56Kbps的拔号上网到如今的ADSL(上行速率512Kbps,下行4Mbps)为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兴旺发达奠定了不可抹灭的功绩。ADSL即是指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技术,主要利用现有的一对电话铜线(家庭固定电话),为用户提供下行(从因特网到用户端)和上行(从用户端到因特网)的宽带接入技术服务。在性能和稳定性上,ADSL堪称业内佼佼者,不管是玩大型网络游戏还是播放高清视频影视,消费者都犹如在宽敞的高速公路上行驶,不会感到塞车,当然,更谈不上掉线等不良症状的出现。因而ADSL会让您的冲浪生活无拘无束、潇洒自由。从运营方式和相关资费水平来看,ADSL的接入可以利用家庭原有的固定电话线路,再加上专用的MODEM就可以实现数据的高清高速传播,

  不过,由于利用铜线(电话线)接入网会遭受到一些不可克服因素的限制,这使得信息高速公路在用户接入段形成了“瓶颈”,使以往这些光鲜的数据和优良的特性的只是在3G应用之前可称得上光彩夺目,从“宽带互联网演进路线对比”图上(详见下图)可以看出,3G(HSDPA)的大规模建设与应用使ADSL引以为豪的发展优势在如今荡然无存。

  HSDPA是现有W-CDMA网络的升级,因其所提供的先进功能而享有“3.5G”技术的美誉。HSDPA是一种非对称解决方案,允许下行(从因特网到用户端)的传输率最高可达10M~14Mbps,平均可提供2M~3Mbps 的下行速度和最高达11 Mbps的上行(从用户端到因特网)速率,其下行数据传输与吞吐能力远远超过上行的数据传输吞吐力,从而有效提高频谱效率。该技术允许充分覆盖地区内的用户共享带宽,从而为每位用户提供300K~1Mbps的下行链路,足以媲美当前的无线局域网和国内固定宽带线路。同时,由于3G网络的架设抛开了原有固定有线线路的框架,以无线传输为其运行环境,因而,消费者只需要依靠手机、超便携计算机等就可以实现上网,以真正达到随心所欲地悠闲娱乐与办公互补的互联网后现代生活。目前,以中国电信、联通、移动三大运营商为主推的CDMA2000、WCDMA和TD-SCDMA三种传输标准皆有向3.5G的HSDPA演进的趋势。因而,以ADSL为主的固定宽带互联网如果不思自身竞争实力地改变,光比拼速度与使用性能这两项,ADSL就输给了时下最火热的3G网络。有西方人士预言:移动互联网在亚洲将比在西方发展得更快,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将超过美国,相信2009年移动互联网在中国市场一定会加速发展,在未来数年之中或将大规模地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为此增添新的休闲娱乐、消费和商业模式。

  移动(无线)互联网:高端线路将使运营初期起步维艰

  从产业运行趋势和技术数据上来看,移动无线互联网似乎占据了天时地利,但昂贵的资费水平似乎从正面阻碍了3G的广泛普及与应用。虽然政府顺应政策要求开始了对3G产业铺天盖地的扶持,但仔细分析三大运营商过往的品牌发展经历可对3G的路线图瞧出端倪,以中国电信天翼品牌公布的资费为例,各运营商的3G品牌可能更多地将是倾向于高端发展形势。

  中国电信的天翼套餐(套餐编号T1),从最低59元到889元的月基本费共分八个等级,但整体资费明显偏高。59元的月基本套餐费,含160分钟的国内通话时长,5小时的手机上网时长,但超出部分则被要求交纳每分钟0.37元的本地通话费用,这对许多有通话需求的消费者来说,在经济危机肆虐之下,很难负担如此高的通话费用,况且,随时随地上网的需求人群如果不是以广大消费者为基础,那遍地开花的时代将遥遥无期。同时,根据中国国情的现状,中国很大一部分城乡用户在现阶段不具备购买3G终端的能力,加上运营商制定高昂的GPRS上网费,使得就算受到运营商普遍看好的智能手机其普及率也仍旧非常低下,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携带手机只是做为基本的通信工具,其手机并不支持上网功能。而根据易观国际的实际调查数据也显示,虽有近60%的被调查用户表示较为了解3G手机,但已拥有3G手机的消费者占比仅为8.5%。另有过半用户对3G手机仍持观望态度,32.5% 的消费者表示短期内不会购买3G手机。其中,3G网络不完善成为阻碍用户换机的最大因素,而3G终端价格高也成为用户对换机持观望态度的重要原因。同时,消费者在面对运营商推出的各种促销手段时已更为理性,部分业务推出的免费使用期及预存话费返手机等活动并不能调动绝大多数消费者的购机意愿。

  当然,对于3G手机或是诸如MID等其它3G终端而言,目前的市场定位都偏向于城市商务人群,可能这也是考虑到农村市场的消费水准以及运营商网络建设优先照顾城市的原因。当然,我们并不排除这种城市包围农村的做法的可操作性,但根据以往的经验,撑起互联网和电信产业的还是广大消费者的群策群力,2G业务是现在式,而3G业务根据规划将会是未来进行式,因而,运营商在新旧更替的问题上,如果考虑2G的资费加上3G的网络,优质的服务配以绝佳的网络体验,或许能成就百花齐放的移动(无线)互联网的春天,使各路诸候皆受益。

  无线互联VS固定互联:将胜在产业链的整合营销

  众所周知,当3G网络在中国的建设全面铺开之后,通信行业与互联网开始出现了融合的趋势,当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开始放歌“中国移动未来需要的是互联网的疯子”时,通信产业对于互联网的渴求已经到了“望梅止渴”的地步,而消费者对于3G下高速网络运转环境也同样寄予了无限的热情,他们期望配合时尚前沿的科技终端产品来借此实现清晰流畅的数据传输与随心所欲地上网环境体验的对接。

  中国三大运营商之中,中国电信在拿到牌照的时候抢先开始了天翼品牌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着重强调手机号码也是上网帐号,可以一卡多用,但这种宣传手法似乎较多地倾向于就事论事的作为,消费者很容易将电信的3G服务等同于手机帐号与宽带帐号的合二为一,难免一点概全,忽视了3G能够带给消费者真正的视觉享受与完美体验。所以,天翼品牌虽然突出了品牌营销中的本质,但其真正的宽边营销价值似乎有待人们去挖掘与猜测才能一窥究竟。同时,由于中国电信业的固有经营的思维模式,从来都是运营商掌控着网络及资费的话语权,因而,在3G产业链上,运营商们极有可能将这种独特的控制权力与欲望嫁接过来,再度控制内容提供商。如果事实朝此设想行进的话,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内容提供商的积极性和对内容投入的热情,从而使用户的实际体验值低于对3G应用的预期。3G的应用,不管是有线无线的架构,最后都会体现在消费层面上,均是一个应用体验的问题,只有消费者用得舒服才会愿意花钱去购买运营商所提供的服务,因而,具备创新理念的新业务合作模式的探讨将有可能成为3G产业链上运营商和内容商以及终端提供商最需重视的问题之一。

  从世界范围来看,互联网与传统电信产业的渗透融合也在加快,网络新媒体、影音娱乐、网络电话等互联网服务,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电信网络技术,并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和全面提升。随着中国3G产业发展,业务融合及多元化的服务方式的探索,将使得互联网网络与通信网络更好地实现兼容与互补,打破了原有的独立网络的割局,由此带动运营商由提供单纯语音服务过渡到数据业务为主的全业务运营模式。相信经过产业链合作方的努力,拥有智能化的3G终端与优质的内容,顶级的营销服务的整合理念最终拔得头筹,抢占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