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静的时候总会想到自己的浅薄,当然一旦意识到哪里有欠缺或许就会引起一种进步,只是,认识一个问题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是合理的呢?还有就是即使意识到问题所在,需要着手准备的时候又会有多大的动力来促使着行动?还有即使采取行动,又会有多少的计划可以按既定的规划实施呢?也许当我们还是一味对他人的行为和社会问题吹毛求疵大揭其弊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设若自己就是一种文化,设若自己就是一个组织体,可不可以积极调动各种潜能,高效率高质量的运作不断进步令他人满意呢?我们不是这样,我们也可以借此了解了组织行为的不可思议。
入京之后,种种缘由激发起我对注册会计师的关注,其实我本来就应该懂得,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十倍数倍于应当付出的努力,否则不管你选择任何一件事情都难免失败的结局,侵蚀生活的热情,走向失败落寞的人生。当然,有时虽警钟长鸣,但鼓舞人心却相当的困难,所以才有了南宋偏安江南,国民党退据台湾。所以此时,我似乎没有很强烈的信心去认为我会因为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从此革新,人总是有惰性的,总有欲望和困惑,一个明智理性的人可以找到很好的途径去实现自己的想法但是很多人却失去根本的去追求不切实际的想法,结果得不偿失,一塌糊涂。
也因为他人的鼓励与支持,我报名后异常的坚决和拼搏,也因为过于主观和急躁,我报考了三门,但终由于不具备知识基础,备考失策等原因只考试了一门,当然心中的不快是特别的强烈,只是此事已不能自决,想想当年的口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体会呢?只是时光如流水,没有头脑与准备终究会与梦想失之交臂,即使撞墙都没有办法。
考试过后,决心明年通过其他四门或者如果今年没有考过我将一鼓作气通过五门,而避开后年实施的改革方案。但是我虽有这样的豪情壮志,也做出流万滴血的慷慨对话,只是这段时间以来,思想上的懒惰已对注会的准备产生了疏远感,松懈是常态,不堪回味。而且,财经考试种类繁多,与他人交流的时候总会遇到新的启发,比如美国的aicpa,英国的acca,还有报纸上的注册特许财务策划师FchFP,这些国际认证因为英文和切合实务以及符合自我的心理安慰,所以有一段时间比较迷信这些考试,而想着放弃比较啰嗦艰涩的注册会计师,但是当我抑制冲动,耐心细致的去认识这些考试,理性分析报考资格和考试过程的时候却发现我根本不适合去参加这样那样的考试,而且最为重要的是我没有那么多资金基础,然而我很长一段时间是那么的浮躁和感性,一直为某一种光荣所牵引着,失去了做事的根本,松懈了对注会的准备,认识这个问题却花费了很长的时间。而今,得到的答案却是只能去准备CPA。
而且朋友告诉他在四大的同学,先在普华永道,加薪频繁,而后跳槽到安永,职业就是税务审计,前途光明,虽然起点很低,但是发展却极为迅猛。这个响当当、活生生的案例着实鼓舞了我,使我沉睡很久的意识突然清醒过来,不得不加紧准备的步伐。
希望我将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