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人力社保部对和谐社会的杀伤力


□ 薄文军:“财政不堪重负”不是理由

来源:大众论坛

 

1月28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证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正式下发,人保部要求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个试点省市今年正式启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基本一致。

“晚饭要吃粗粮了!”这是该消息带给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第一感觉。对于3000多万事业单位职工来说,这是个坏消息。而对于数量更多的企业职工来说,除了一部分人“幸灾乐祸”的潜意识得到满足之外,也没有任何的利好消息。政策这次是来掏腰包的,而不是来发红包的。瞄准的对象则是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尴尬群体。

单从工作收入方面来分析,中国的人力资源队伍是呈金字塔结构的。处于顶端的是国家公务员,第二层次的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第三层次的是企业职工,第四层次的是农民群众。这几个层次之间的收入差距确实太大,里边存在的“不公平”也已经延续了几十年,改革势在必行。但如何改,朝着哪个方向改却值得探讨、值得深思。政策的走势,除了确保其“推行安全”、效果立竿见影之外,更要综合考虑更多层面的因素,最起码说,要师出有名。

这次国家人保部要对事业单位大刀阔斧,给出的最重要的理由是“财政不堪重负”。“截至2005年底,全国事业单位总计125万个,涉及教科文卫、农林水、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工作人员超过3035万人,是国家公务员的4.3倍,占全国财政供养人数的近80%。”国家财政的钱主要就是用来办事业的,办事业当然需要人,事业单位的人比公务员多,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业单位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在凭自己的诚实劳动来吃饭,而不是在尸位素餐。仅仅因为这个群体人多,就要降低他们的养老标准,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道德的。对事业单位进行改革首先要对他们所从事的事业进行分门别类,看这些事情是否都是必须由国家掏钱办的。如果是,那对不起,人再多你也得养着;如果不是,那就将那些不该由国家掏钱办的项目抠出去,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实施“普降”。

这则消息还说:“据有关资料显示,1990年全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总额仅为59.5亿元,目前已经远远超过千亿元。” 拿这样的论据来说事儿,本身就是很荒谬的。1990年,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多少?2008年又是多少?这些,人保部比我们大家都清楚。我们只知道,1990年笔者所在的地区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均工资不足200元,2008年起码要在3000元左右。在职职工工资在涨,涨了一二十倍,退休金当然也得涨,而且应该是按照同一比例涨。难道我们要让年轻人涨工资,却让离退休的老同志们饿着不成?20年飞速发展,从“59.5”发展到“1000”,这很正常,根本不为过。而且这里边还有人员增长的因素,还有人均寿命提高的因素。说句非常直白的话,能说是离退休人员多了就降低养老金、老同志超过了“预期年龄”依然健在就降低他们的养老金吗?

“财政不堪重负”不是理由。如果不是出现“三年自然灾害”那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我们没有理由通过降低工资,尤其是降低养老金来缓解财政压力。既然财政不堪重负,我们就要认真分析它为什么不堪重负?要看我们的建设项目有没有出现决策失误造成的巨额亏损,要看我们的一些大型工程是不是像熊瞎子掰棒子一样只有开工没有竣工,要看我们的管理者有没有坐收坐支、中饱私囊,要看我们的公务开支有没有铺张浪费。从理论上讲,不该开支的钱一分不能开支,不该节省的钱一分也不能节省。社会和家庭一样,能让“儿子”花天酒地,却让“老子”节衣缩食吗?

养老金是什么?养老金是那些为社会奉献大半生的人们依靠自己前期没有获得足额回报的劳动积攒出来的“晚饭”。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打养老金的主意。我觉得,如果真要通过降低职工收入来解决问题的话,那也应该是降低目前在职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而不是降低养老金。“将来好,才是真的好!”只有将来好,现在大家才肯吃苦头,如果真的是一年不如一年,如果真的退休之后工资陡然降低,那势必刺激起在职人员不健康的欲望。既然大锅里的饭少,那就多捞点体制外收入,提前攒点“私房钱”吧。这是一种很朴素的心理,仅仅通过“洗脑”、依靠“觉悟”,这道坎绝对难以逾越。

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是最有可比性的,他们之间为什么不能“同工同酬”?受伤的为什么是事业单位?政策为什么不尝试让厅级以上领导干部、让广大公务员的退休养老金与农民基本一致?打这个极端的比方是想提醒那些貌似忧国忧民的政策制定者:请不要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放到企业职工的对立面,刺激起不同层面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嫉妒、相互猜疑、相互矛盾。说句大白话,制定政策的人只知道忽悠别人,为什么不肯给自己系列的人降低工资、养老金?

我们的社会在发展,在走向和谐。我们不希望个别领导干部头脑一发热就让几千万人伤透了心。养老金的公平应该是高水平基础上的公平,而不是让一些人的收入从“社会基准层面”降下来。当前要做的,是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让每一个老年人的收入都高起来、生活都好起来,让每一个年轻人从他们那里看到美好的未来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