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国际金融新秩序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本轮金融危机,给世界造成了空前的灾难,但对于本轮危机的真正原因、以及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国际金融新秩序中的责任,一直是西方大国们振伦不休的话题。
最近美国的新政府上台之后,对中国的表现似乎不是很友好。先有新财政部部长盖特纳的人民币汇率“操纵”论惹起中国担忧,后有参议院的“买美国货”法案引发贸易保护的烦恼。作为一个进出口金额已经高达2万多亿美元的经济体而言,中国在关系到汇率和进出口政策的任何问题都不敢小觑。
问题是美国的新政府为何甫一上台,就似乎对中国开始了“大棒政策”?难道他们不知道中国是唯一一个在如此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打击下,还能保持较快增长的经济体吗?他们不清楚迄今为止,中国是财政实力相对最健康的经济体吗?美国在自己满目疮痍的情况下选择如此做法,似乎殊为不智。
近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外诸多场合,就针对美国上述言辞,给出了有史以来较为强硬的表态。在伦敦被问到中国到底会不会继续购买美国债券的问题时,温家宝回答说:“这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也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十分关注的问题……至于是否继续购买,数量要多少,就要视乎中国的需要及保值情况。”温家宝还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的访问时强调:“第一,我们正在探讨、探索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外汇储备来为我们的建设服务。去年,我们就发行1.5万亿元国债,购买了2000亿美元的外汇,由中投公司运营,包括通过企业对外投资。第二,外汇必须用在国外,用在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因此我们希望用外汇来购买中国亟需的设备和技术。”温家宝还特别捍卫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
事实上,美国人也似乎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根据美国政府的表述,盖特纳在给参议院金融委员会的书面证词中使用了“操纵”一词,是由于新政府中工作人员草率及机构间协调不力。奥巴马总统还行动迅速,先通过其发言人澄清,后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通电话,以平复事端。
这一系列的事件可能表明,中国的强硬态度和中国手中握有的巨额外汇储备,目前仍旧是美国得罪不起的。中国应该可以在外汇储备问题上做出更好的文章。
安邦特约经济学家钟伟就在内部研究讨论中指出,次贷危机的最艰难时候已经过去了,目前美国国债的收益率过低,至少从收益性上看,我国就不应该再继续大幅增持。更值得注意的是,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保护主义抬头迹象,这可能损害中国的利益,因此中国应当停止人民币升值,甚至停止增持美国国债,以便拿回自己这些政治筹码,等待和白宫新政府进行新的交易。另外,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已经显示了全球金融秩序调整的要求,中国和日本等净储蓄国不应该继续把资金直接借给美国,从而受制于美国了,而应该考虑把更多资金交给IMF,交换特别提款权(SDR),从而增加全球金融架构改革中的主动性。最后,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应用而言,增加资源、技术和成套设备的进口,应该成为坚定不移的方向,这不仅可以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复
目前,中国和日本的净储蓄对美国的经济复苏而言,意义重大。如果得不到中国和日本等国的储蓄支持,那将意味着美国只能通过增发更大的钞票来应付庞大的赤字财政需要,等到那时,就是几败俱伤的结局了。因此,中国乘此有利时机,完全可能争取到更好的贸易条件,更大的参与国际金融秩序重整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