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咋成了因祸得福的特权群体?
过不了多久,上海部分公务员或将领到10余万元的住房补贴,这也是2001年以后,上海再次发放公务员住房补贴,一公务员称文件规定,补贴金额为2800元/m2。按科员的最低补贴标准65m2计算,也有可能获得15万元以上的补贴(2月4日《每日经济新闻》)。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根据中央和国务院的精神,各地因地制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提振经济的措施,其积极成效也较为明显地体现出来。但是,诸如给公务员加薪、发住房补贴的 “救市” 方法,很容易让群众产生经济危机带来的困难只是由他们来承担的“错觉”,进而产生失衡心理、埋怨、消极心理,削弱民众共度难关的信心。
国家公务人员的“公仆”角色,决定了其在经济困难时期,理当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跟普通百姓一起过紧日子,何况,公务员的收入要比广大的工薪阶层稳定、丰裕得多,他们在住房方面面临的困难也无非普通群众可比。在企业不得不裁员减薪的非常时刻,公务员工资不降反增,还给予数额不菲的买房补贴,真可谓是“因祸得福”,这样的反差极容易引起整个社会的敏感甚至不满,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根据资料,目前上海的公务员总数有七八万,就算只有一部分人能享受到房贴,金额也将达数亿元。倘若全国各地都来效仿,那将是一个何等惊人的数字。当然,做人民公仆,并非要公务员做苦行僧。为公务员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条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解除其后顾之忧,也才能使他们更好地去为人民服务。然而,如果公务员与社会公众的距离被无限拉大,甚至被惯成特权群体,显然就悖离了我党的执政宗旨。
因此,此类“救市”措施还是谨慎出台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