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 “ 貌”之别


 

 

 

缘起:鉴于当今国人,尤其是青年人对国学基本概念的惊人无知,笔者特将一些重要概念加以澄清,越是相似的概念越需要区分,“相”“貌”就是!

 

很多人总是用“相貌”指代某人的外表,经常说什么“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殊不知“相”和“貌”都有着特定的含义.

 

“貌”指人身体的外部物质形态,现实中的“容貌”,貌若天仙就是说它.

“相”指人的内在心灵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给外人的整体感觉,主要包括“神情”和“气质”.最集中地体现在人的眼神中,所以才有“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之说.

 

  人的相不断反映人的内心的变化,所以有“相由心生”的说法.

 

 

   相好貌未必好,曾国藩就是!

 

   貌好相未必好,汪精卫可证!

 

 

所以相比貌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内心,所以相貌一词相在前,貌在后,有只有“看相”之说,而没有“看貌”之说!

 

当然,相貌也有联系,“相”是附着于“貌”之上的,“相”“貌”有很大的交叉和重叠,“相”好的人大部分“貌”也好,伟人大部分“仪表不凡”就是证据,“一表人才”之说更不必提.

 

 

末了,笔者希望各位同仁对我的拙文不吝指正!从国学基本概念入手,通过对太多熟知而非真知的认识的批判,恢复国学的本来面目,尽一份炎黄子孙的文化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