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联想集团第三季度业绩发布会,随着“柳传志重新担任公司董事局主席,杨元庆重新担任CEO,罗里·里德被任命为新设立的总裁兼COO”这一重磅消息的正式公布,也就意味着联想集团祭出了业界常见的力挽狂澜的最后一招,吹响了“联想保卫战”的冲锋号。君不见,当年的杨致远之于雅虎,迈克戴尔之于戴尔,莫不是如此。
此招功效如何,自待日后观察。如今回头看看联想并购IBM PC之后所走过的历程,通过复盘,我们不难发现,联想在企业管理的众多领域都犯下了大小不等的“错误”,虽说这些都是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成长代价”,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发展战略:如果将战略简化成业务战略的话,那么直言联想在此犯了“战略错误”也不为过。并购之后的联想将发展重心铺在了海外,本希望利用ThinkPad的品牌优势继续在海外成熟市场的商用业务上“站稳脚跟”和“闯出一片天空”,却不料金融危机的到来和深化让这两类市场都成为了重灾区,打了联想一个措手不及,让联想的如意算盘彻底“失算”。反之,由于忽视了消费业务蓬勃发展的势头,错失消费PC崛起所带来的相关收益也就在所难免了。君不见,目前全球PC前三强来自消费市场的营收比例均超过了50%,而反观联想则还不到30%,上网笔记本(Notebook)也只有7%的市场份额。于是乎,“东边”的商用业务“不亮”,“西边”的消费业务“灰蒙蒙”,集团整体效益出现大幅滑坡也就理所当然了。
企业文化:众所周知,企业并购最大的难题之一就是文化的融合。虽说杨元庆2007年12月就宣称“联想整合已进入文化整合阶段”,但时至今日,文化整合进行的并不顺畅。须知,原本联想的文化和IBM PC的文化就像分别来自地球和火星,彼此都看不顺眼和无法接受对方。在发现无力改变时,2005年12月之后,联想冀望通过引入一大批戴尔高层来平衡之。就这样,在短短的4年整合时间里,联想集团却成了国际IT企业文化的染缸,三种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在此相互激荡、碰撞、较量,结果只能让原本就让人头疼的文化融合变得更加难上加难。
奥运营销:奥运TOP赞助商和祥云火炬让联想在08奥运年出尽了风头,赚足了眼球,但遗憾的是,上述成就的发生地只是在中国,而不是联想希望的海外市场。换而言之,豪掷千金,结果只是让中国这个传统大本营市场“锦上添花”,却没有给乏力的海外市场品牌形象提升“雪中送炭”,不可谓投资不划算。2007年底,联想“急急”宣布退出北京奥运会之后的TOP计划,当为力证!究其原因,联想对于奥运营销的浅显认识和经验不足当为中国企业所借鉴。其一,联想只看到奥运TOP赞助商的光鲜外表,没有想到除了要支付巨额的赞助费用,还需要配备2-3倍的配套资金投入。而这对于只有“刀片利润”的联想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只好“拆东墙补西墙”,牺牲其他的资源投入来确保奥运赞助。其二,祥云火炬本是很好的“事件营销”载体,但由于体育营销经验的缺乏,最终只能依靠“草根火炬手”来进行宣传推广。在奥运盛宴中,这种方式的效果和影响力又怎能和大牌体育明星相提并论?
综上所述,“蛇吞象”不仅需要勇气、胆量、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言壮语,更需要在明晰发展战略、融合企业文化、有效市场营销等专业领域拥有自己的“金刚钻”。唯有如此,小蛇才能不仅吃得下大象,而且能够有效消化大象,让大象成为自身成长的有机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