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份,与重庆几所大学的大四、大三学生们做过几次就业座谈,现整理部分出来,以供在校的大学生们参考。
大学生就业问题问答(一)
问: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请先谈一下现状或者是就业形势吧?
答:这个问题问得好!大学生就业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经济形势,二是产业结构的布局。
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已经成为求职者、家长、大学、劳动保障部门及政府的社会问题。就业产生的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每天都有相关的新闻见诸报端。
全国2009年的应届生达到600万,2007、2008年中未找到工作的存量毕业生有450万。就是说,一方面是总计有1050万的应届生、往届生在角逐有限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削减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这“双重压力”对于即将要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是相当现实而又棘手的。加上众所周知的因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本就让严峻的就业市场陡然升级。
重庆全市2009年总计有12.9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更是创下了历年新高。
表面上看上去,大学生找工作很难,确实现在也比较难,招聘会一开都爆满了,难的原因是几个?
第一、学校没有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职场人,没有按照企业的职业要求来培养学生。
第二、部分学生在上学期间也没有把四年的读书作为职业教育来看待,大学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它只是比较不错的职业教育。
第三、如果学校把学生当成商品来培养,当成能够在职场中卖出去的商品来培养,如果学生认为大学四年就是想把自己培养成职业人,如果大学有售后服务的意识,大学生就业市场会比现在好很多,找工作也就不难了。
全民所有就等于全民都不所有,如果财产没有属性的话,这类财产就是没有最终的责任人,那么这句话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遗憾的是,我们的大学就是如此一类学校财产,没有实质意义上的校园财产负责人,这个校园财产中就包含一拨拨每年要毕业的同学们,学校的产品(学生)是半成品,某些学院的产品甚至连半成品都不是。
公办大学、一切公办的学校责任缺失的问题是个体制的问题,这已不是我们今天座谈能讨论的问题,因为这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难以解决的这个问题从根源上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问: 部分大学生没有将今天的学业与就业方面联系起来的危机意识,学校没有想把大学生培养成职业人,四年一晃就过了。困惑啊?
答:我经常问学生们,读书目的是什么?回答是回报社会、回报父母一类的,这没错!那回报父母、回报工作之前干什么?回答说找一份好工作,那你读书之前是不是想为了找好工作呢?那么你在进入大学第一天有没有向此目标步步逼近呢?
同学们扪心自问一番,你的大学四年是如何度过的就决定了你今天找工作的难易程度。还记得那句话吗: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问: 何样的工作才算好工作,有标准吗?排个顺序出来,是行业前景、个人特征、还是追求短期的待遇等,包括朝阳行业还是一般的行业,能排一个先后顺序吗?
答:大学生找工作最关心的排在第一位的因素是发展机会,其实发展机会就是同学们理解的企业的名气够不够大,是不是比较著名的企业。
然后是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但是如何来判断一个企业的发展机会是好还是不好,其实挺难的,好的企业可能几年后倒闭,你认为这个行业很热,两年之后也许泡沫破灭,那冷的行业之后两年后可能发展,不存在好的工作或者不好的工作,你能找一份挺适合自己状态的工作就很好。
我们怎么评估呢?要是说按照递进的因素来分析,可能考虑的第一个因素是我喜欢做什么,一个人应该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但世界上不如意的事多了,不可能事事随心,许多人起初在干一件自己不是很喜欢的工作,但他的敬业精神好,干着干着发现目前这份工作其实是很有乐趣的,只是自己以前没有充分认识到而已,事物是运动的这句话需要好好去思索。
要评估一下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我真正能干吗?怎么平衡呢?这很重要。
自己读哪些课容易,花很少的时间可以读的很好,比如说数学方面我花很少的时间,那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学的很好,数学很强。
对哲学啊、古文、诗歌都背的很好,那这方面你很强,你善于做这方面工作,比如说有的人喜欢很多人都参与的节目,那可能在人际沟通和组织方面有强项,你根据自己的强项来做第三步的事情,我现在需要干什么?
也许我有兴趣的事情很多,有十多件事情,但当前要做的事情为第一目标,(如昨天谈的,你要在上海电信、网通、移动落脚),要有一份工作,或者跟别人合租或者是单位提供住房条件,我能吃饱饭,要省钱孝敬父母,还要赚钱交女朋友,当前需要这样一份工作。
要看企业需要我干什么,什么样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岗位需要我做这个事情,很多的大学生简历都一样的,开拓创新、能吃苦、团队合作特别好,我愿意为企业做贡献,愿意与企业共同成长,简历都是一样的。
企业肯定不会相信这么多人愿意跟企业共创辉煌,这说了没有用,要一个一个定向去说去做,这样会比较轻松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