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有“少” 与 没“大”没“小”


有“多”有“少” 没“大”没“小”

 

——汉语反义聚合的非对称性

 

谭汝为

 

汉语反义聚合的非对称性,表现在构词功能、造句功能和语义选择等方面。如“多-少”这组反义词在语义选择上就存在着典型的非对称性。

 

1. 有“多”没“少”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在表达积极、正面、肯定的意思时,习惯于用“多”;但在表达消极、反面、否定的意思时,习惯于用“少”。这在祈使句中表现尤为明显。请看以下用“多”作状语的祈使句:

 

多读书    多思考    多学习    多开导    多了解(情况)   多保重

多动脑子    多帮助    多指导    多请示    多加注意   

 

从理论上分析,用“少”替换上面的“多”,也未尝不可,如“少读书”“少思考”“少学习”“少动脑子”等当然也可以说,但在实际交际中(除非用于对方患病休养的特殊前提下)很少出现。这是因为从说话人的主观观念上看,总应以积极的正面的内容为交际内容的主流。

 

2. 有“少”没“多”

 

与上面所论相反,凡是消极性的词语就常用“少”作状语了:

 

少废话   少掺乎  少骂街  少抽烟   少熬夜  少惹事  少生气  少挑拨 

少唱高调   少来这套   少吓唬人   少起哄   少造谣   少说风凉话

 

其中有一部分短语因凝固性很强,而成为常用的口语,如“少废话”“少掺乎等。如果把上述短语中的“少”换成“多”,就不象话了。如:

 

多废话   多掺乎   多骂街   多抽烟  多熬夜  多惹事  多生气 

多挑拨   多唱高调  多来这套  多吓唬人   多起哄   多造谣 

多说风凉话

 

即使是居心叵测、用心不良的人,在正常的语境中也不会如此直捷了当地讲话的。

 

 

“大-小”这组反义词在语义选择上也存在着非对称性。

 

3. 有“大”没“小”

 

例如我们说“大敌当前”,却不能说“小敌当前”,只能说“前面发现小股敌军”;我们说“他很大度”,却没有“小度”的说法,只能说“小肚鸡肠”;我们可以说“为人特大方”,但却不能说“很小方”,只能说“很小气”。

 

再如:大概、大亨、大肆、大致、大略、大举、大跃进、大手笔、大本营、大老粗、大壳帽、大杂烩、大撒把、大众化、大无畏、大后天、大红大紫……等,都是如此。

 

4 有“小”没“大”

 

例如我们说“小心翼翼地前行”,却不能说“大心”,只能说“大胆往前走”;我们可以说“跳梁小丑”,却没有“大丑”的说法;我们说“小伙子”,但却不能说“大伙子”,只能说“大小伙子”。

 

再如:小贩、小产、小费、小康、小品、小瞧、小说、小不点儿、小毛孩、小日子、小心眼、小聪明、小报告、小爬虫、小插曲、小意思、小算盘、小卖部……等,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