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如何起飞


本文是学生时代的一篇小论文,既没新意,也没深度,大家就不要看了,我放在这里只是回顾一下自己曾经的心路历程,呵呵,谢谢各位。

 

内容摘要:东部经济已经大发展,西部已经实施了大开发,东北国家也已 经支持振兴,中部地区怎么办?有专家提出了"经济塌陷"这个理论,实际上,中部经济塌陷这种苗头已经出现。中部地区只有改变原有的思维,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和传统工业的升级,才能得以振兴,赶上东部地区。

关键字:中部塌陷  现代农业 传统工业升级   产业带  都市圈
      中部地区正面临着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东部已经大发展了,西部也实施了大开发战略,东北国家也支持振兴了,中部地区怎么办?"不是东西""中部塌陷"等失落甚至惶恐情住一直徘徊在中部各省区之间。实际上,中部经济塌陷这种苗头已经出现,从结构经济学的角度审视,中部地区(仅指中部的腹地,即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在建国以来,除少数地方和时期外,基本上不在国家重点发展之列,这便使得中部地区未能在全国区域内经济发展中成为开发的重点,故至今未能改变农业区和资源粗加工区的结构。
      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如何?与东部地区有多大的差距,与西部地区比起来有什么优势?实际上,在改革开放以前,东部,中部,西部差距并不是很大,甚至在一些方面中部,西部地区还超过了东部,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国家政策对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大,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而中部地区由于人口多,国家投资少,经济发展一直缓慢,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西部地区相差不了多少,而不是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比西部地区高一个档次,实际上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基本上处于同一个水平层次。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中部地区在很多方面的指标已经落后于西部了,以2002年为例,国家信息中心的数字是,东部地区(不包刮海南)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0·86%,中部地区为9·43%,西部地区为9·65%,中部地区比东部地区少1·43个百分点,比西部地区也少0·22个百分点,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02年东,中,西部分别增长16·5%,16%,17·1%,中部地区增幅又是最低,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2002年东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水平是上海,为13250元,中部是湖南,为6959元,西部是云南,为7765元,东部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水平是中部的1·9 0倍,即使是中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湖南也比西部的云南低806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农民收入的增加,2002年东部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水平(上海,6212元)分别是中部最高水平(湖北,2444元)和西部最高水平(甘肃,2583元)的2·54倍和2·40倍,中部地区都是中国的农业大省,是中国大宗粮食产品的调出基地,可是中部地区的农民人均最高纯收入不仅只有东部地区的1/3,而且比西部地区也少139元,情何以堪?由此可见,中,西部地区的整体差距并不大,有些方面西部地区甚至超过了中部地区,差距绝对明显的是中部和东部地区,绝大多数指标中部都不及东部的1/2,甚至在很多方面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已经远远地落后于东部地区,并且现在与西部地区也基本处于同一个水平层次上,现在西部地区已经实施大开发战略了,如果中部地区再不警醒,十几年之后,中国最贫穷的地方将不再是西部,而是中部,中部将会成为中国经济的真空地带。
       中部地区为什么会发展不起来?一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国家把优惠政策都给予了东部,使得东部地区飞速发展,一日千里,而中部地区基本上都不在国家重点发展之列,使得中部地区未能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成为开发的重点,二是中部地区都是农业大省,第一产业比重很大,在工业时代,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它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仅仅是为国民的生存和发展提供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以及轻工业的原料,这些产品的附加价值是非常低的,于是,这又极大地影响了中部地区国民收入的增长,1999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546元,而中部地区只有5611元,只及全国平均水平的85·71%,更只及东部地区人均12328元的45·51%,不足其一半!再从居民收入的情况来看,199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25元,其中东部地区人均6574元,中部地区人均4492元,西部地区人均4278元,中部地区比东部地区低31·6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7·15%,比西部地区高5%,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当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期后,中部地区的经济曾有过一个集中,连片,快速发展的势头,如果全国经济发展格局按梯度推移的规律,在东部之后重点开发中部,以形成推进全国经济调整增长的又一新增长极地区,那么,中部地区也许会得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机会,但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出,中部地区依赖国家推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在这种情势下,也就是说在西部同东部的经济交流过程中,如果中部地区还依然以惯性思维等要靠对追赶型的发展战略不做深入的研究,不能尽快形成具有自身优势的支柱产业和市场拉力,那么,许多生产要素和有发展前途的项目就会从东部直接流向西部,"中部塌陷"是极有可能出现的,例如湖南省国民生产总值在全国的排位由第11位下降到第12位,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总量的比重由1990年的4%下降到目前的3·8%,经济竞争力在全国的排位也由第14位下降到第17位,开放度在全国的位次也下降到第24位,这表明中部的一些地区和领域已开始出现"塌陷",值得引起中央和中部地区决策者们的高度警觉!
       中部地区如何实现经济的起飞?中部地区首先要发挥农业资源的优势,加快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建设区域化,专区化的农产品基地,实现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畜水产品类加工企业,构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出口的"一条龙"。工业化方面,一是动用高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中部地区钢铁,有色金属,化工,汽车,和机车制造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行业,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加快产业升级,提升竞争力,在重点装备国产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充分发挥武汉,长沙,郑州,合肥等大城市科研实力雄厚的优势,发展相关的高技术产业,重视区内功能单一的工矿型城市的重新定位,支持资源枯竭的工矿型城市发展后续产业和接替产业,依托长江,京广线,京九线,陇海线等干线通道,形成若干经济实力雄厚的产业带和都市圈。
       应该说,中部地区的经济基础还是比较强的,特别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三线遗留下来的较强的工业基础,在今天看来都是一种经济实力,因此,如果能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实现区域内外的纵横联合,一体化发展,则完全可以形成一个新的全国经济枢纽中心。而且中部地区有丰富的自然矿产,完全可以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以形成现代生态农业和现代能源工业,提高资源产出的效益。有数据显示,中部5省现已有较为发达的机电,化工和能源工业,有一批行业在全国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学习,引进,借鉴,能够用比较短的时间和比较低的成本实现由传统技术向现代先进技术的跨越,变后发劣势为后发优势,充分运用知识经济的成果,建设现代经济的增长极,以带动整个中部地区的腾飞。
参考文献:《中国国力报告》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政府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