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恨与宽容


    “怨恨就像个枷锁,将我们的痛苦锁住,又像个心火的牢狱,让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痛苦的火焰中, 自己折磨自己。要超越怨恨是那么的难,更何况是宽容


 

 

       但是,什么足? “有固定不变的实体吗?“是永恒的吗?当我们说时,其时并没有个实质不变且永恒的主体叫,因为是刹那变迁的。当我们说过去时,过去心己过去,已过去的心念是不存在的:当我们说未来时,未来心还没到来,还没到的心念是不存在的:当我们说现在时,现在心刹那不住,刹那不住的心念也是不存在的!

  

             因此,我们所认为存在的心,并没有一个实质不变的主休,它生了又灭,灭了又生,生生灭灭,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我们连实质的心都找不到,那么所谓依附在心卜的怨恨也如同中巾花、水中月般的虚幻。我们之所以有怨、有恨,全都是由虚幻的和虚幻的执着所产生,这使我们永生都沉溺于爱欲生死的轮回苦海中!

    

     当我们看透怨恨的本质后,我们就会学着去宽容。宽容别人,同时就是宽容自己,给别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就是给自己一个广阔的空间!段话说得很好:用感恩的心去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意志;用感恩的心去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用感恩的心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清除了你的业障;用感恩的心去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用感恩的心上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怨恨的心变成感恩的心,那样你的心就会变得宽广,变得平和。 

 

 

    说到怨恨,我们知道怨恨必须依附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实体时,才能显示出怨恨的意义。我们之所以感觉到有怨恨,那是因为,我们强烈的执著有一个在受到侮辱、伤害,但是什么呢?如果是身体的话,那么身体会腐化,就像空中花、水中月一样的虚幻,当我们的身体消失了,我们的怨在哪里?恨在哪里呢?如果身体不是,而感觉身体存在的,是我们的在感觉受侮辱、伤害、杀害,是我们的在怨在恨。

 


 

 

      因为宽广,所以才足以包容,包容那清净的,也包容那污秽的,包容善,也包容不善,就像广阔的大地,不拒清净污秽,也像浩瀚的大海,不拒百川细流,更像无限的虚空,无所不含,无所小摄。愿我们的心胸像大地样的宽广,像弥勒菩萨一样能容世上难容之事!

 

 

 

    人生存在世间,不是孤立的,是彼此结合联络的。人人应互相亲善,同为彼此利益而存在和行动,如一失去和谐的自然律,就要发生极度的冲突,使得大家不能获得安乐,所以做人必须要能忍,不能忍,那祸患就多了。我们常听人说:我不是放他不下,也不是故意地要向他开炮,实在是他的为人使我看了不顺眼。这样一来,今天对这人如此,明天对那人如此,久之,岂不是要弄得尽大地都是你所看不顺眼的人吗?

      殊不知你觉得别人不顺眼,别人还觉得你不顺眼呢!这都是把眼光放在别人身上,不知反省自己的过失!做人如做到四周都是敌人,不能得到一个同情自己的人,这该是多么痛苦!而这样的人生还有何生趣?推究所以弄到这样尴尬的局面,还不是由于自己古怪脾气的结果。

    所以嗔恨心重的人。不仅对外的关系搞不好,就是自己内心也在躁动不宁,甚而至于睡眠都不得安,好像总有一股火在心中燃烧着一样!在现实世间明白看到的,一个快快乐乐的人,只要从他内心泛起嗔恚的微波,立刻就使他失去一切快乐!再拿一个学佛者说,尽管你如何地发心修行,不问你怎样地为法精进,甚而至于在百千万劫的长时间中,广行惠施,供养三宝,获得无量无边的功德,如你不经意,起一念嗔心,那所得的百千功德在一刹那中可被烧去,

    所以经上说:嗔恚之火能烧功德之林。蓊郁的树林,远远的望去,虽不可说不大,但一把火就烧尽,损失的巨大哪里可以比喻得出!学佛的行者或一般的俗人,如透彻地理解到嗔恚有着这样重大的过患,那他在任何恶劣的环境现前,都不致任意地胡乱地发火!所以我们做人,应多多地在上做工夫!

 

     感谢殊胜因缘的高僧大德、师兄们的倾力分享体悟,随喜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