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汗自疗16法


盗汗是中医的一个据症状而命名的病名,又称“寝汗”;“ 汗出异常”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究其病因很多,最为多见的有植物神经紊乱(包括如甲状腺功能紊乱等)、内分泌失调、感染性疾病(如肺结核、肾脏结核等)等都可以引起盗汗。根据盗汗病人的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轻型与中型盗汗对身体损伤不会太大,但重型盗汗病人时间久了常会使病情恶化,向“脱症”发展,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1.五倍子5份,辰砂1份共研细末并贮瓶备用。患者每晚临睡前取药粉0.51克用温开水调成干糊状纳于肚脐内,外以纱布、塑料薄膜覆盖并胶布固定。次日晨起时取下。一般连用3天即可凑效。适用于因肺结核引起盗汗有比较显著的疗效。

2.五倍子20克,赤石脂20克,没食子20克,煅龙骨20克,煅牡蛎20克,辰砂1克。共研细末贮瓶备用。于临睡前取药粉1克用凉开水、食醋各半调匀后纳入患者肚脐中,外用纱布、塑料薄膜覆盖并胶布固定,翌日晨起去掉。每日一次,35天为一疗程。

3.白术12克,黄芪20克,防风12克,炙甘草10 ,北五味10克,糯稻根15克。若汗出严重者加麻黄根12克,乌梅12克;有心悸者加熟枣仁12克,茯神18克,桂圆12克。每日一次水煎服。

4.沙参20克,玉竹20克,广陈皮4克,兔肉200克共入砂锅内煲汤至兔肉熟后连吃兔肉带喝汤。每周两次。

5.桑椹子20克,五味子15克,糯稻根45克用沸水沏代茶频频饮服。每日一次。

6.牡蛎15克水煎每日两次内服。

7.五倍子100克,五味子100克共研为细面每次取适量用温开水调成干糊状纳入肚脐内,外用敷料、塑料薄膜覆盖并胶布固定。三日一次。

8. 将糯米适量放入一个洗净猪肚内并用线缝好放入砂锅内,用文火煮至猪肚熟后将糯米倒出晒干研为细面,每日两次每次取15克空腹用大米粥冲服。

9.豆腐锅巴20克加凉水适量煮汤食用,每日一次。

10.麦冬15克,莲子30克加凉水适量共熬成粥状加冰糖适量服食。每日一次。

11.核桃肉20克,黑芝麻(炒香)15克共为研细面,用蜂蜜30克充分调匀后温开水送服。每日一次。

12.红枣10枚,浮小麦30克,乌梅10克,冰糖适量沸水沏代茶频频饮服。每日一次。

13.熟地黄30克与打碎的乌梅20克加凉水500毫升文火煎煮至剩约250毫升水时,捞出药渣加入蜂蜜30毫升充分搅匀后内服。每日一次。

14.石斛15克,山萸肉15克,红叶5克,冰糖适量用沸水沏代茶频频饮服。每日一次。

15.桑叶45克晒干研为细面每晚临睡前取药粉9克大米粥送服。

16.炒麦芽50克文火煎煮5分钟后取药汁代茶频频内服。每日一次。

祖国医学认为:“汗为心液。”若长期盗汗不止会导致心阴耗伤,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故对于盗汗应积极治疗。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平时加强必要的体育锻炼,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在饮食方面,要摸索出与自己病证有利或有弊的饮食宜忌规律,进行最适合自己食疗调养。如属阴虚、血热及阴虚火旺的病人,应禁食辛辣动火食物,切勿饮酒,并多食一些育阴清热的新鲜蔬菜等,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牢固的在机体健康的基础上得到恢复。在条件允许时,适当调节一下居住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如阴虚血热者的居住环境就应稍偏凉一些等。患者的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凉晒,以保持干燥,并应经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

重症盗汗且长期卧床的病人,家属应特别注意加强护理,避免发生褥疮。还要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神志、出汗量大小,如有特殊改变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20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