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注解(二)


 

《老子》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兮其若存用之不勤。
牝:丘陵为牡,溪谷为牝。谷: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或指两山之间:山谷。河谷;庄稼和粮食的总称:五谷,百谷。
“谷者,欲也。精结为神,欲令神不死,当结精自守。牝者,地也。体性安,女像之,故不掔。男欲结精,心当像地似女,勿为事先。“玄牡门,天地根。”牝,地也,女像之。阴孔为门,死生之官也,最要故名根。男荼亦名根。“绵绵若存。”阴阳之道,以若结精为生,年以知命,当名自止。年少之时,虽有当闲省之。绵绵者,微也。从其微少,若少年则长存矣。今此乃为大害。道造之何?道重继祠,种类不绝。欲令合精产生,故教之年少微省不绝,不教之勤力也。勤力之计,出愚人之心耳,岂可怨道乎!上德之人,志操坚彊,能不恋结产生,少时便绝,又善神早成。言此者,道精也,故令天地无祠,龙无子,仙人无妻,玉女无夫,其大信也。“用之不勤。”能用此道,应得仙寿,男女之事,不可不勤也。”(老子想尔注)
这里考虑到牝和谷的含义,“谷神不死是谓玄牝”应正解为:宽容接纳的精神是难以觉察的“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兮其若存,用之不勤。宽容接纳的方法是天地衍化的根本,它可以让事物发展绵绵不绝,却又难以察觉。照这样的方法运用就可以事半功倍。
本章要义是:中国古代的世界观是阴阳演化,阴孕育万物,因此立事的根本要有谷一样的情怀,要宽容接纳。这也是我们中国历经磨难而可以长存的法宝。
《老子》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是因为天地自己不生长,因此能够长久生存。(不生者无寿命限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观念,也是中国养生的重要法宝。)
因此,圣人退自身不争先,而身先;不考虑自身的存在和生存问题,但因为是领袖能够代表大众而获得保护而存在。这样的状况并不是因为圣人们无私,而是因为他们代表大众利益,因此在有危险时他们获得优先保护,而在实际的个体存在上体现为优先获得保护。
本章要义:提倡大公无私,不考虑自己的利益和生存的人往往因为能够代表大众利益而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这是中国道德建构的重要基础。
《老子》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好的的行为和品质象水。水有利于万物,而不与其他的事物争功利。它处于众事物嫌弃的地方(如下水道),因此水的品质类似于“道”。居住在适宜的地方;与人相处善用仁慈;言语有信用;施政合适,不虐民;遇事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行动时会把握最佳时机;这些都是类似道的好品质和行为。因为为人处事不与别人争,因此不会有什么祸端和烦恼。
本章要义是宣扬帮助人而不彰显,不彰显和不争的态度是消灭祸端的根本。中国古语云:“福莫大于无祸”。
《老子》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持杯子装水,不如将杯子固定再装水多。揣摩别人的心思而投机巧,则难以长期有效和获利,有时甚至要危害到自己。满堂的金银财宝,没有什么方法可以保持长期不丢失。富贵了还要骄纵,就违反了物极必反的原理,这是自讨苦吃,早晚报应。功遂身退,不居功自傲是符合天道的。
本章要义是讲明物极必反的原理,什么事都要有度,不要过分。极力要做得最好,往往难以达致目标。就像往水杯装水的原理一样,自然的固定放置可以比手拿着装更多的水。
《老子》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搏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监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以知乎
  天门开阖(
hé)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以为乎生之畜也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魄:人生始化曰魄,既生曰魂。魄则阴虚,魂则阳满,言人载虚魄,常须营护复阳。阳气充魄则为魂,魂能运动,则生全矣。一者,不杂也。复阳全生,不可染杂,故令抱守淳一,能无离身乎?(唐玄宗注解道德经)
老子将人的身体当作是运动的营房,载:装载、记载是存放记录的意思,营是驻地营房;。抱一:是合一,有修习道教原理的人容易理解。
身体犹如移动的营房,里面存载着人初生的精神,要坚持使之与人的身体一致,不要让这样的生存本原离开身体。意指人自然的生存指向和状态,要坚守。顺其自然。
搏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监,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以知乎?
调养气息,疏通经络可以让人的身体如婴儿般柔软。
监:察也,古通鉴。玄监意指难以描述的分辨能力,意指意识。
去除意识,不要存在杂念,就可达致身心合一。爱民治国也一样要顺其自然,不能以机巧、智谋来治理。
天门开阖(hé),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以为乎?生之,畜也。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天门在养生学来讲是人的百会穴,也有指口鼻呼吸器官的。
百会穴开合要象女人一样,才可以顺利获取天地精气。百会进入的精气要想象成如光线一样的贯通经脉,让它们自然到达,不要有太强的意识指挥。生的原理是蓄养。道的原理是帮助生存而人们觉察不到(如阳光空气),即使是正在起作用帮助人也不要居功。帮助生长而不损害别人的发展趋势,就是最高的道德。
本章要义:老子用养生学的原理来说明说其自然的重要性。人是最复杂的系统,可是说其自然就可以长寿、健康。爱民治国的原理也一样,它们不会比人的生理系统和过程更复杂。处理复杂的事物要用简单地方法,那就是“顺其自然”。在这一章里老子记载下我国最早心里学研究的文字记录:涤除玄监,能无疵乎。养生的气功无杂念和无意识是提高功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