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红酒市场


  探路红酒市场

  在我国酒类产品的消费结构中,年人均白酒消费为2.76升,啤酒人均消费为24升,黄酒人均消费为1.4升,而葡萄酒的人均消费却是最低,2006年只有0.45升,仅占酒类年消费总量的1.5%和世界平均水平的10%。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有葡萄酒生产企业500余家,形成了以张裕、长城、王朝为主的龙头品牌企业,以云南红、华东、龙徽、东北通化股份、长白山、新疆新天等为主的第二品牌企业,以烟台、蓬莱、昌黎、怀来、通化、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区以及西南地区的品牌集群。无庸置疑,区域性葡萄酒品牌在我国的葡萄酒市场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

  据悉,目前法国葡萄酒在中国市场占有40%的份额,澳大利亚名列第二,占20%,随后是美国和意大利。去年,澳大利亚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16.5%上升到20%。

  目前中国的葡萄酒市场销量在30万吨左右,但用中国自产葡萄做出来的葡萄酒只占市场总量的20%,这说明80%的葡萄酒是从国外进口的。到2010年,中国葡萄酒业产值将达到300亿元左右,与此相适应的葡萄种值业产值将达到40余亿元。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个日益成熟的、具有巨大商机的农机市场,对于中国生产厂商来说,却几乎是空白。

  中国最大的葡萄酒网站——中国红酒网其旗下的销售网站上,有98%的品种都来自国外。尽管现在还不能统计今年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的确切数字,但去年中国葡萄酒市场的进口量已经是35755.35(千升),同期增长38.14%,进口额为6690.75(万美元)同期增长50.25%,

  好的葡萄酒需要好的葡萄及好的年景,所以投资红酒首先看产地,最著名的就是法国的波尔多红酒了。拉菲(Lafite)、拉图(Latour)、玛哥(Margaux)、木桐(Mouton)、奥比安(Haut-Brion)被称为波尔多五大名庄。五大名庄都在左岸,右岸里鹏庄和柏翠庄也是世界闻名的酒庄,还有极少量的意大利、澳大利亚和西班牙的顶级红酒可纳入投资级葡萄酒之列。2007年新国家标准的出台、国际葡萄酒的规模化进入、国内企业自身的战略发展,标志着中国葡萄酒已经与世界葡萄酒融为一体,从初级阶段进入发展阶段。

  新富人群成为葡萄酒消费主流群体,消费领袖的意见接受度越来越高,大多数红葡萄酒都经不起常年的存放,一般须在上市后2-5年内饮用。只有占总量0.1%的红葡萄酒才具有存放10年以上的潜质,这些酒需要在温度和湿度控制适当的环境中细心陈放。

  

  据权威机构调查表明,2007年葡萄酒消费人群继续扩大,在大众消费者中,25-44岁的中青年人是葡萄酒的主要饮用者,而在职业特征上,公司管理人员、普通白领、及商业、服务业等企业职工是主要饮用者。而在中国新富(定义是高消费、高学历、高收入的“三高”人群)群体中,男性、30-34岁的青年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是葡萄酒的主要消费者。

  新富人群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海外留学归来的人员,由于受到国外葡萄酒的熏陶,具有相当丰富的葡萄酒知识和饮用经验,他们的消费意见被一些不懂葡萄酒的消费者看重,他们普遍表现出的对进口葡萄酒的偏爱,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高端消费群体的取向。

  国际权威葡萄酒杂志预测,到2010年中国葡萄酒高中低端的产品结构将呈现倒金字塔形状,50:40:10的结构预想不断刺激着酒商。2007年高端产品的品牌线条逐渐变得清晰可见。长城的华夏葡园A区、星级长城、金色庄园和君顶酒庄酒,构成了长城高端系列的“长城防火墙”;张裕也已用卡斯特酒庄、黄金冰谷、北京爱菲堡和新西兰张裕凯利酒庄完成了高端布局。昌黎、山东、宁夏、甘肃河西走廊不断出现的高端酒庄,正在形成对高端消费人群的瓜分之势。这些酒庄的消费群体虽然小,但是很稳定,并持续增长

  葡萄酒的消费渠道一般分为餐饮酒店和商超零售两大类,从行业平均统计数据看,餐饮酒店渠道占51%,零售渠道占49%;在零售渠道中,超市和大卖场又占55%,其余为便利店、专卖店和独立的食品店等。在三家龙头企业中,长城和王朝以餐饮渠道为主,比例超过55%,而张裕则在零售市场表现更强,商超的比例超过55%。

  ●第三终端迅猛崛起,专卖店、会所、连锁店等形式层出不穷

  目前在国内葡萄酒行业,主要也是以葡萄酒专卖店、会所、连锁店等形式出现的。

  国内最具特色的酒类专卖连锁群——吉马国际酒廊首家旗舰店于2007年6月18日在上海金茂大厦开业。据规划,集品牌展示、酒类品鉴、酒文化博览等为一体的吉马国际酒廊将在2010年前在全国各地形成一个具有3000家酒廊的大型酒类专卖连锁群。

  日前,诺登酒业有限公司已在成都市长乐坊开设了旗下第一家专营法国“罗讷河谷”佳酿葡萄酒的体验式酒窖。这预示着,打造单一品牌奢侈型葡萄酒专卖店连锁体系也将成为“第三终端”的一种发展方向。

  通过对酒水产业价值结构及发展规律和商业终端连锁发展规律分析,作为一种新型业态的第三终端在葡萄酒行业的兴起,它不仅将大大提高葡萄酒产业的整体配置效能,加快对葡萄酒产业中商业力量的重新整合,其背后的文化营销和体验营销功能的开发建设已成葡萄酒行业未来发展方向,而且第三终端也将加速葡萄酒经销商自建终端的进程,大大提升他们的品牌运营、异地扩张和拓展分销渠道的能力,帮助经销商建立起自己的渠道品牌。

  2006年10月至今,300多款来自世界各地的葡萄酒先后入驻上海葡园酒庄——直供式葡萄酒仓储批售中心,夏朵葡萄酒专卖店创始人、台商阙光伦作为该模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实践探索中强调这样一种理念:尽可能地释放该营销模式的优势来引导消费者购买更多产品,树立整箱购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