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新浪博客,突然发现界面完全变了。原来显得零乱的功能模块这次很集中地放在一堆,界面清爽的同时,用起来感觉还挺顺手。事实上,这一次算在内,新浪博客先后共变脸三次。
第一次变脸
在新浪名人博客红得发紫,热度最高的时候,新浪对博客大胆进行了一次变革,主要是做内容上的调整。应该说,这是一次冒着风险的尝试。如果处理得不好,或者对当时的博客内容发展趋势做出一点点偏差的理解,那么新浪就有可能摔得粉身碎骨。
博客初兴,话题包罗万象,但专业性太强的话题,关注的也就是一些圈内人。象新浪这样面向全体网民,考虑更多的还是普罗大众的内容及接受方式。事实上,流量最大的几块内容都带娱乐性。网友爱看,点击量高,受关注度也高。这也可以理解,中国的网民在工作之余写几个字,发表一些对时政的看法,更多还是抱着娱乐的心态。因此,新浪的内容调整之后,金黄的色彩给人欢快轻松的感觉,与内容匹配相得益彰。尽管总体以轻松愉悦为主,但也不乏科技、产经这样的专业性模块。作为一向以新闻见长的门户网站,新浪在内容的把握上还是相当到位的。这是新浪人的本事,能找到一种绝佳的平衡。
第一次变脸确定了新浪博客的基调。至今,新浪都未对内容模块进行重大调整,但丝毫未曾影响新浪的江湖地位。从其变脸后博客流量迅速上涨来看,新浪第一次变脸相当成功。
第二次变脸
新浪博客第二次变脸是在SNS非常热的时候。笔者记得当时校内网正横扫大学校园,业界对SNS的前景尚且争论不休,新浪博客增加SNS的功能,宣告了一座新的里程碑,SNS从此变成门户网站的标准配置。这对较小的SNS站无疑是一个重大打击。他们就是拼了命,也弄不到新浪博客那么多的用户。新浪有的是用户,借助SNS的方式,新浪紧紧抓住了年轻网民。这一点非常重要。
作为经历过第一次互联网泡沫而崛起的新浪网,在培养了一批忠实用户的同时,曾经被怀疑老了,有被年轻用户抛弃的嫌弃。通过整合SNS模块,新浪博客及时调整了短板。加个好友,送点儿小礼物,看起来简单,背后却是增强网站黏性极为有利的工具。事实上,这一次变脸是对新浪互动性进行一次探底。在新浪博客第二次变脸之前,新浪就开通了圈子这样的功能。但鉴于用户个体的沟通方面,SNS的补充来得相当及时。唯一的遗憾是,功能模块是齐了,但在体验方面感觉稍差。
第三次变脸
这一次新浪的调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内容有了,功能齐了,开始加强用户体验。一个比较明显的感觉是,这次改版显然经过了长时间的精心准备。笔者个人比较满意这次调整,能看到技术团队花的很多心思。
举个小例子,虽然笔者在新浪博客开了几年,但过去一想到修改密码,就非常头疼,经常在前后台之间乱窜,因为那个修改密码的模块隐藏得太深了。这次改版之后,这个BUG灰飞烟灭。前后台功能明显隔离,细节上进行调整,理顺了逻辑,界面不再有乱七八糟的感觉,用户使用起来就更顺手了。这种基于细节的产品整合能力,是每一家网站都需要具备的。
新浪博客先后三次变脸,是网站求新求变的一个信号。从这小小的变化中,用户能够感觉到新浪网与时俱进的脚步。在互联网的世界中,没有变化意味着将被淘汰。新浪博客变脸,其实恰好证明了这一点,创新是网站发展的真正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