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航母信号更频密


中国为最终建造航空母舰所发出的信号,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似乎有更频密的迹象,其中不排除与近来南中国海的主权纠纷有关。

  英文的《中国日报》昨天头版头条引述全国人大代表、海军副参谋长张德顺少将说:“就算海军最终拥有航空母舰,我们的国防战略将仍然纯粹是防御性的。”

  这是该报在“两会”期间采用海军将领就建造航母的最新发言。主要服务在华外国读者以及海外中国观察者的《中国日报》,持续发布军方关于建造航母的言论,似乎在向外界预告,中国海军将很快告别没有航母的时代。

  张德顺表示,对于一个拥有漫长海岸线的大国而言,航空母舰“在战略上是最普通不过的了”。

  他还指出,中国愿意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与东南亚邻国在南海的主权纠纷,但强调中国海军有能力维护那里300万平方公里的领海。

  在全国人大上周四开幕以来,《中国日报》陆续报道了全国人大代表、海军原副司令员金矛以及海军前政委胡彦林等关于建造航母的必要性的谈话。

  官方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3月7日也就保卫南海权益、发展并自主建造航母等议题,专访了多名来自海军的人大代表。

  中广网报道说:“在海军代表的谈论中,大家的共识是,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还不是一个海洋强国。为了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使命,中国的海军建设必须继续迈步前进。而这其中就有一个话题,也就是中国的航母建造问题。”

  针对中国是否有自主建造航母的能力,海军装备部政委王登平少将对中广网说:“我们这次出去(亚丁湾护航)的169舰编队就是我们自己造的,神七飞船上天,我们这个国防工业的水平可以通过这个窥见一斑吧!”

  北京强化释放制造航母的意图,与最近在南中国海发生的主权纠纷不无关系。中广王在说明专访海军人大代表的背景时便指出:“近期,中国周边国家相继对我国部分岛礁和海域提出非法的领土和主权要求。中国海洋权益维护频频告急。”

  菲律宾在2月17日通过法案,将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列为领土。马来西亚首相阿都拉3月5日登陆南沙群岛的弹丸礁和光星仔礁,以首相兼国防部长身份宣示主权。

  长期从事国际政治、中国传统谋略思想研究的学者吴稼祥昨天撰文,主张中国放弃搁置南海主权争议的政策。他说:“中国现在不缺乏在南海实施军事存在的实力,缺乏的可能是审时度势的决心。”

  《当代海军》杂志副主编刘江平日前对《大公报》说,中国海军应加强武器、训练方面的海上作战准备,多管齐下,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

  即将出任中国驻菲律宾大使的外交部前发言人刘建超,前日在接受《齐鲁晚报》采访时,针对黄岩岛主权纠纷时说:“我们会继续跟菲律宾方面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争取这个问题的解决。”

  但是全国人大代表、南海舰队政委黄嘉祥海军中将则对该报表示,要提升军事斗争准备的水平,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确保南海安全。

  黄嘉祥昨天对香港媒体说,中国非常需要有自己的航母,而建造航母的好消息“不会很久”。

  针对中国建造航母的消息,在河内访问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威拉德海军上将昨天评论说:“我们对此感兴趣,但不担心。”他表示,发展航母舰队需要大量的资源、时间与决心,“远比(中国)他们想象的要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