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建议取消驰名商标?一石击起千层浪


       最近,关于驰名商标的争议不断。很多专家对驰名商标异化的现象非常痛心,特别是“三鹿”事件出来后,整个社会对驰名商标的信任度迅速下滑。驰名商标还有多少公信力?

 

 

业内人士都知道,目前驰名商标的产生、使用和管理比较混乱,驰名商标掺杂了太多的金钱味。很多“驰名商标”的争夺往往偏离了产品本身,当地政府则追求着政绩。企业追求当地政府的奖励,对产品则只顾商标表面的光环,只求表面好看,不管不顾产品质量本身。损害的还是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也损害了那些踏踏实实做产品的企业。

 

中华商标超市网(http://www.gbicom.cn)去年底统计的驰名商标前十省市的数量就达733个,浙江省更是领先。其中水分多大?谁也说不清。此次两会召开,代表们就驰名商标的法律制度提出了需要修改的意见。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陈智伦委员说,2001年以前,我国驰名商标的产生依靠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行政认定。2001724日起,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于,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我国驰名商标的认定被置入司法程序。200361,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实施了《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改变了行政认定的做法,将国家工商局和商标评审委员会对驰名商标的认定置入行政执法的法律程序。自此,我国驰名商标的认定出现司法认定和行政执法认定的双轨制。

 

两种制度并行之后,标准难以统一,导致发达地区很多驰名商标认定走司法认定的捷径,甚至有些企业故意制造侵权假案,浪费了国家的审判行政资源。因此,陈智伦委员建议健全法律,保证驰名商标认定的有序和完善。

 

而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的看法更为激进些,他说,驰名商标评选欺世盗名,如今的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等的评选,不如不要。是否是驰名商标一切让市场说话。赵中林代表从企业角度出发,他认为驰名商标遍地开花的结果,既在市场上快速稀释着驰名商标的市场价值,又在市场上弱化着企业自身品牌的信任度。通过虚假诉讼、司法认定驰名商标,竞争无序加剧了中小企业的内耗

 

两位代表的意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可以看到驰名商标如今已混乱到何等程度,在前几年认定的驰名商标都还具有一定知名度,公众也比较信赖,所以才会导致驰名商标成了一块金字招牌。以至于发展到现在企业和当地政府为了各自目的拼命抢夺而忘记了初衷。

 

驰名商标评选的初衷是为了扶植我国的自有品牌,让他们能发展壮大。驰名商标不但具有法律意义,也具有经济意义。而且无论是从公众认可的层面,还是国际保护力度都比普通商标大的多。特别是在当下的中国,应对金融危机,调整产业结构,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品牌的培育必不可少。

 

恢复驰名商标的本来面目,需要法律的完善,各地政府的平常心,企业和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多方互动的过程,愿我们一起努力让驰名商标正本清源,回到他运行的正常轨道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