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耳根


折耳根

丁启阵

 

俗名“折耳根”“则耳根”、学名鱼腥草的东西,是四川、贵州等地民间席上常见的一道凉拌小菜。但是,因为它具有浓烈的生鱼腥味,很多外地人都吃不惯,严重的还会闻之作呕。美食名家汪曾祺先生,也在尝过之后,承认自己“实在招架不了”,敬而远之(见其散文《五味》)。

今天中午,跟几个外国学生一起去学校附近的一家傣族风味餐馆吃饭。看见菜单上有凉拌折耳根,眼前为之一亮。

菜碟上桌之后,出乎我的意料,法国女生吃得津津有味,连赞“真香”,“很好吃”,说是令她想起了家乡的味道。关于法国,很多人知道夏奈尔香水、波尔多葡萄酒、普罗旺斯薰衣草以及法国大餐中的蜗牛,至于法国某地也出产折耳根并且被视为美食,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吧。

因为两位日本学生不能认同我和法国学生的“审味”观点,埋单的时候,折耳根还剩大半碟。我灵机一动,让其中一位日本学生打包带回教室,给其他学生也尝尝这道美食家都视为畏途的我国西南特产名菜。我想看一看,各国学生在风味独特的折耳根面前,会有怎样不同的表情和表现。

结果不出所料,有人大口咀嚼之后,说味道特别,但是并不难吃;有人小心翼翼尝过之后,表情复杂,啼笑皆非;有人硬着头皮吞下半根,旋即屈身捂嘴,强忍着唯恐呕吐出来;当然也有人无论我怎样鼓励、别的同学怎样游说,坚决不为所动。

几根小小的折耳根面前,可以见出人们的性情:坚决拒绝品尝的,大约是自主意识原则性都很强、善于保护自己的人;一番犹豫之后,小心翼翼品尝些许的人,大约是性情随和、心地善良的人;勇往直前、大胆品尝的人,应该是富有好奇心、勇于尝试新事物的人。

人各有性情,性情各有用处,差异之间,难以褒贬。但是,我认为,就对待生命而言,大胆尝试的态度最为可取:在有限的生命里,尽量地品尝各种味道,勇敢地体验各种事物,本身就是对生命的一种延长,一种丰富,一种珍惜。

                                                 200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