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世界金融危机走向的一个关键矛盾


 

决定世界金融危机走向的一个关键矛盾
 
   李立宪     2009-1-20
 
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世界各国都采取了很多的金融和经济措施来解决危机,但是效果却并不理想,危机还是迅速从金融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从虚拟经济扩展到实体经济,很多发达国家都出现了明显的经济衰退,至今也没有缓解的迹象。
为什么会出现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呢?这场危机是顺利解决,还是拖延下去呢?对于这些问题,人们的看法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从劳动惯性和劳动博弈矛盾的角度来看看这是怎么回事。
决定这场世界金融危走向的关键之一是看人们怎样处理好劳动惯性和劳动博弈的矛盾。在这场危机中,劳动惯性和劳动博弈之间的作用是矛盾的。劳动惯性的作用是要求在基本保持原模式(以美国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为核心的世界经济模式)的基础上解决危机,劳动博弈的作用是优胜劣汰,要求在“改变原模式,构建新模式”的过程中解决危机。
目前,一些国家解决危机的思想是在“劳动惯性”的作用下产生的,基本思路是企图维持世界经济金融的原有模式,他们认为“原模式”本身就具有足够的自我修复的能力,只要能够发挥“原模式”的功能和作用,这次危机最终是可以解决的。
但是,这次世界金融危机有不同以往的新原因和新特点,除了金融和经济等原因的作用以外,世界劳动博弈的作用也已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无法忽视的力量,这是与过去历史上的危机的最大的区别之一。“原模式”具有的调整和修补能力对于这次危机已经不够了,这是措施效果不显著的关键之一。
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爆发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原模式”要是有解决这次危机的足够能力,凭借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的丰富经验、强大的技术分析和信息化手段,这么严重的危机就不应该爆发,是应该被提前化解的。
世界金融危机的损失和代价是最无情的“反面教员”,用严酷的事实告诉人们什么样的思路是对的,什么思路是错的,应该怎样进行调整。
如果人们选择维持“原模式”的思路,那么世界金融危机就难以顺利解决,不仅会延长持续的时间,危机还会变换形式,一个接一个的出现,造成更大的损失和代价,一直到“危机动能”释放完的时候为止。
随着危机越来越严重,世界各国要求“改变原模式,构建新模式”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开始认识到,如果能够“改变原模式,构建新模式”不仅有利于这次危机的解决,也是避免类似危机再次发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