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买股票买房子绝对升值吗?


连日来,鄙人在不同场合,幸运地陪着政府工作报告起草人、知名经济学家聊各类民生大话题。
  股市楼市是绕不过去的两个公众热点话题。总体印象是:他们尽管对未来经济走势充满信心,但都对这两件事出言谨慎,甚至首鼠两端。我倒觉得是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好的学者首先要做到不忽悠公众。
  基于这种印象,当看到如下报道后,鄙人突然感到有话要说。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人大主任欧广源近日在畅谈政府工作报告时豪情万丈地说:“你看昨日的股票大幅上涨,全线飘红,涨了6%!股票的行情就是一个晴雨表,说明大家都有信心了。所以我觉得中央今年提出的经济增长8%的目标一定能实现。”然后忍不住语重心长地对代表们说:“我劝大家现在买股票、买房地产,如果我们经济层面好转的话,股票和房地产业绝对升值!”
  鄙人做梦都希望他说的是真的。但我也认真学习了报告,觉得温总理对宏观经济走势的判断最多算谨慎乐观,比如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是8%左右,这个左右至少让人感到实现起来有相当的难度。再提醒欧主任一点:3月6日上证综指很不给面子地跌了1.26%。
  鄙人同时注意到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统计局局长6日在面对众多媒体纵论股市这样说:中国股票市场在一千八百点、两千点、两千多点这个水平徘徊半年时间了,如果不发生特别意外情况,中国股票不会大幅下跌。股票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是可以实现的。他同时说,并不希望股票涨得很高。二00七年内地A股市场冲高到六千一百二十四点,过高了。市盈率在十五至十六倍左右的水平是比较合理的。
  再结合宏观经济层面,尽管中央政府对金融危机做出准确预判,应对及时有力,但无论是4万亿刺激内需计划、创造公众消费预期的完善国家福利制度计划抑或解决严峻就业问题的各项举措,真正发挥威力都需要时间,何况目前政界学界关于经济发展是否触底反弹的问题莫衷一是,令人不感轻言整个经济形势已经开始全面转暖。
  所以,也许股市不会跌破令人心寒的1664关口,但在相当一段时间会在2000点上下徘徊,普通股民在市场监管与治理结构没有全面改善之前,当立足短线,快进快出为妙。
  至于楼市,欧先生的判断就有为房地产做托之嫌。首先想与大家重温一下全国工商联日前在全国政协会上递交的一份名为《我国房价为何居高不下》的大会发言。其中公布的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去年就全国9城市“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费用”的调查显示,在总费用支出中,流向政府的部分(即土地成本+总税收)所占比例为49.42%。其中,三个一线城市中,上海的开发项目流向政府的份额最高,达64.5%;北京48.28%;广州46.94%。
  报告认为,“土地财政”让政府成了最大的受益者。而由于政府所得部分在房地产开发成本中是刚性的,这使得近年来房价居高不下,从而相对降低了公众的购买力。此外,土地成本过高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也导致了政府土地收益的不可持续性。
  显而易见,对于房价畸形暴涨而言,各地政府尤其是大城市的政府和惟利是图的房地产商一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别忘了,目前保增长、扩内需是当前地方政府主要使命,而不少地方常年患有房地产依赖症——因为尽管这个巨牛的支柱行业在各地普遍长成歪脖大树而备受广大公众诟病,但对于政府官员迅速创造政绩是帮助巨大的,权力寻租的潜在好处虽偶有公开披露,但由于缺少宏观数据支撑,就不多言了。所以,如果地价不能建立更合理、更科学、更公开的形成机制,公众买房始终会付出的不合理高昂代价。
  而且在目前房地产商纷纷降价自保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改变短视行为,将土地出让中的短期利益和局部利益让给大众,控制地价过快上涨已经成为公众期盼。加上有政协委员直言:“仅房地产开发环节征收的各类税费高达100多项,其成本加起来占到房价的1/3以上,最终这一成本被转嫁给了消费者。”因此,国家完善房地产税费体系,取消不合理税费也成大势所趋。
  截至2008年12月底,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1.6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1.8%;其中,空置商品住宅906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3%。如按2007年全国商品房均价估算,商品房占压资金约6000亿元。许多大城市成片的中高档公寓成为“有主无人住,夜晚不见光”的黑楼。这种行为过多地占有了公共的土地资源,导致资源紧张,价格上涨,并孕育着相当大的金融风险,但这个代价也不能让广大无辜的消费者承受。比如有政协委员建议我们要学习国外近年来在大城市征收的房屋空置税的经验,其税收集中在那些收入高,房产多而空置,造成资源浪费的人身上。
  因此,现阶段呼吁公众买房以求升值严重值得商榷,极易让人联想起前段时间个别地方官员玩命倡导的“购房爱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