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矿难频发观察国民心理


    山西黑窑工事件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金钱作为价值衡量的唯一标准的时代确实很快就会被忘记,而遗忘也是一个人的天性,只是近几年来不断上演的矿难悲剧,却激起我的深思。

    黑窑工事件,它发生了就发生了吧,只要不是与自身有什么挂碍,漠视也好,清谈也好,幸灾乐祸也好,反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都在夹缝中求生存,自身的利益被一种恶俗的力量支配着,完全不必激愤什么。而且社会缺失共同的价值取向,缺少共同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矛盾重重,在矛盾中达到平衡反而容易使人麻痹,任何一种改造社会的理想与想法都会被淡化与冷却,所以社会事件一桩桩的发生总觉得得不到改善,只是空叹奈何,之乎者也。

    所以,当人们发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那么多窑工完全可以集体抗争解放自己,这多少有一点易普生名剧《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主人公娜拉的出走,共同的问题是娜拉出走又会怎么样?她没有经济权与发展权,出走也没有出路,所以造就了这样的悲剧,更深入一点讲最近的国民心理状况如何。

    一、认命。惰性是一个人的天性,被动挨打才会觉悟而今在缺乏积极信息引导,信息不透明不真实的地区反而成为挨打才要被动。三十年来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社会鸿沟愈加深厚,中国富人多暴敛财富不择手段为富不仁,影响社会文明进步,造成了社会的诸多不公平,处于弱势的社会群体在无法参与规则制定,无法改变既成事实,生就的社会地位因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无法扭转,大众的心理开始认命。正如五千米的长跑赛,距离慢慢拉开,优胜者取得主导权,弱势者开始放弃自身的参赛权,放弃奋争与努力,鲁迅先生提倡的所谓即使落在最后也要跑完全程并且人们要想这样的人致敬,只是最近的国民心理基本上距离拉开就认命了。

    二、心智低下。30年来政策的导向取得了经济的一定繁荣,忽视了一些具有长远性的建设问题,比如为了取得眼前的经济利益,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缺乏信誉等等,更重要的事情是盲目鼓动享受消费而忽视了发展消费,发展消费包括自身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道德水平的进步,保持向上的精神。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下,原先的社会群组瓦解,集体的力量消失,缺乏了人们的思考张力;同时,缺乏良智引导,不鼓励人们思考,不鼓励人们说话,不鼓励人们提意见,心智发展受到抑制,对自身的发展课题丢失了主导权,认不清自身如何参与社会在社会立命的问题。

    三、道德败坏。孔子说乡愿是道德中最败坏的,乡愿即乡下人的愿望,乡下人的想法。而今,我所行之处,所观察到的道德渗透着这样的卑微。人群中为他们伸张正义的人被他们出卖换来一时的快乐与满足,为天下首倡某一道德的人反被普遍呛声,认为影响了他们围观悲剧的心情却不知道自己就是悲剧中的人物。不为天下先反而无端压抑先觉者,觉得一起沉沦才快乐,大众的道德中缺乏建设性。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想应从以下几点努力吧:

1.社会自治能力的提高,社会团体组织功能健全。

2.引导民权建设,特别是发展权与经济权。

3.政府倡导社会精英的社会责任感。

4.倡导自由平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