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华商网》发表了一篇题为《网友曝河南焦作为创卫强行关闭饭店报亭》的文章。该文介绍,焦作工业路最西段,这些店面里有白记烩面、辣子鸡馆、逍遥镇胡辣汤、曹记拉面等等,某些领导一夜之间让他们都转行卖铝合金和办培训班了,帮他们从“最可耻”的饭店行业转型了!
造成这一怪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3月11日起,全国卫生城市审核检查小组要对该市进行审验。而据我所知,焦作市这么干绝非个案,甚至说是十分普遍。
本来,“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是为了提高城市的卫生和管理水平,进而提高市民的身体素质。可曾几何时,这一活动变成了显示城市管理者政绩的一大指标,几乎所有城市对“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活动都是趋之若鹜,并且志在必得。
可每次“创建全国卫生城市”验收期间,也都会引起市民的相当不满,无论是网上,还是现实中,我们都能切身体会到,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恐怕也有人上网,也有人和弱势群体在生活中有交往,应该知道这一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将“好事变坏事”的结果呢?
一是“卫生城市”的指标被定得过高,高到脱离了群众的实际生活需要。试想,一个城市没有了低端的饭店、小吃部、浴室,那一般老百姓的生活是多么不便?如果在一个城市(除了如重庆这样少自行车的城市),不能很容易地找到给自行车补胎、打气的地方,那这个城市一定是变态的;如果一个城市,很难找到吃早点的摊贩,那一定是第三产业发展极为落后、且思想极为不开放的城市。
而“卫生城市”验收标准,却恰恰无法让这些行业存在,流动商贩更是没有了生存的空间。
曾经一位网友告诉我,习惯于每天在外面吃早点的他,一天出门发现大街上没有了一个“门面”外的摊贩,只能饿着肚子上班了。当他问到周边的经营户才发现,原来是“全国卫生城市验收团”要来,城管让他们的摊子过两天再摆出来。这几天,连一向难以禁绝的“摩的”也销声敛迹了,他们也很听招呼地等2天再出来挣钱。
这些验收大员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为什么对这些荒唐的现象视而不见?这样的创建,其实已经严重地影响着弱势群体的休养生息,成为社会不和谐的音符。
这样去面对验收,政府还有什么诚信?
二是“卫生城市”的验收手段极不合理,客观上起到了怂恿被检查对象弄虚作假的作用。每次去一个城市验收,都是事先通知,被检查城市就早作准备,这样就给创建城市一个造假的空间。检查期间,这个城市确实是清清爽爽,可检查团一走,就又迅速回到检查前的样子。这样的检查验收,验收的仅是被检查那几天的城市卫生状况,但与平时的卫生状况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关系。而仅凭检查这几天的形象来判定一个城市是否达标,就是典型的“以偏概全”了。
三是检查者和被检查者相互串通成了“创建卫生城市”的潜规则。检查前及时“打招呼”以便于被检查城市造假,检查中享受着较高标准的招待,明知道造假也只要求“说得过去”,根源就在于这些验收大员不需要承担渎职责任,任凭“潜规则”泛滥,这样的验收能起到什么积极作用?焦作市一下子弄出那么多卖铝合金的店铺和培训班,验收大员就不会用脑子思考一下?
目前,“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为了营造城市一时的表面光鲜,却不惜置市民利益于不顾,公开弄虚作假应付检查,这样得到验收的“全国卫生城市”头衔,对市民又有何用?
从“创建卫生城市”活动,又令笔者联想到“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其实,他们的创建手段都差不多,造假手段更是雷同。但“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就显得更加荒唐可笑了。靠造假获得了“文明城市”后,这个城市就更加文明?如果因各种原因未能获得“文明城市”,难道这个城市就不文明了?
目前无论是创建“卫生城市”,还是创建“文明城市”,这些活动都应该尽快休矣!
推荐导读
还有多少贪官在“裸体做官”?
副职如妻妾,助理如丫鬟
副部级嫖妓逾百,米凤君或将再破吉尼斯
黄松有“对未成年少女特别有兴趣”?
由陈同海被“双规”,凸显中央反腐决心
贪官缘何愿共享情妇?
新闻链接:
网友曝河南焦作为创卫强行关闭饭店报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