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赏析


  春 晓 [唐.孟浩然]

  春 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这首诗写的是春日早晨的景色。“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二句是说:春天夜短,睡着后不知不觉中天已亮了,到处是鸟雀的啼鸣声。这两句诗抓住春晨到处鸟鸣雀躁的音响特征,渲染出一种春意醉人的意境,烘托了春晨中一片盎然的生机。虽然没有写自己看见的景物,单单从“处处”“啼鸟”两处便可想象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到处是一派活力。用听到的声音来促发我们的想象。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二句,诗人在美梦乍醒、欲起未起之时,回想起昨夜的风雨声声,于是想见风雨过去必有很多落花,这里的听觉形象“风雨声 ”决不是令人感伤的“断肠声”,而是包蕴丰富的“更新曲”。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四行,20个字,可谓短小,但是言近旨远,意境更在文字外。20个字没有一句写所见,只是通过所闻,就足以为我们勾勒一幅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景图了。文字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