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一个永远讲不完的话题!


医改,一个永远讲不完的话题!

 

    主讲人:顾昕先生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新医改中的国家与市场
评议人:廖新波 先生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
时间:2009.3.22  星期日  15:00-18:00
地点:中山大学管理学院MBA大楼M201(滨江路北校门进)


 

    这是举办者给我的通知,也要求我在这里公布一下,因此我不作任何的修改,全文刊登,大家有兴趣就可以前往。

 

    廖厅长,特邀您做评议人,评议人的身份是比主讲人更高一级的,属于点评性质,和主讲人都各讲一个小时,可以有不同意见,届时我们会在报纸对内容做大篇幅的刊登,就叫“厅长教授激辩医改”哈!接下来您如果有时间,还要请您作为主讲人再讲一次,医改问题真是一个永远讲不完的话题。

欢迎阁下出席时代沙龙第22讲-
◆主办:时代周报  特邀主办:中山大学管理学院EMBA教育中心、中山大学管理学院EMBA联合会

◆主题:新医改中的国家与市场
◆主讲人:顾昕先生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特邀评议人:廖新波先生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
◆时间:2009.3.22 星期日 15:00-18:00
◆地点:中山大学管理学院MBA大楼M201(从滨江路北校门进)
◆主讲人顾昕先生,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生物学系本科毕业,荷兰莱顿大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曾经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工作。现从事社会政策、医疗卫生政策、非营利组织、劳动关系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顾昕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7年,顾昕担任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北京师范大学方案报告的主笔。现担任国务院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评估专家。顾昕出版了多部中文著作,包括《诊断与处方:直面中国医疗体制改革》(2006年)和《走向全民医保:中国新医改的战略与战术》(2008年),并发表了大量论文,包括20多篇在双向匿名评审的国际学刊上发表的英文论文。
◆评议人廖新波先生,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兼任中山大学(公共卫生管理学院&岭南学院)兼职导师客座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武汉大学客座教授
哈佛大学中国医学继续教育顾问。广东台山人,学历医学本科,管理学硕士。1974年5月至1975年12月任韶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干部。1975年12月至1978年3月在韶关市无线电器厂工作。1978年3月至1982年3月在广州医学院医疗系学习。1982年12月至2004年2月到2004年1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工作,先后任省人民医院病理科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医院办公室副主任、院长助理、办公室主任、副院长。廖新波的生涯是学习、适应和创造的过程,过去的时间里:资费赴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自费留学,参加了以色列世界卫生组织举办的“国际医院管理学习班”、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高级医院管理硕士文凭,获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文凭;参加中山大学牛津大学高级公务员行政管理学习班。著有《医院前线服务》、《公务员保健手册》、《变革时期的医院管理》、《医改,何去何从》、《废墟上的蓝马甲》。。。。。。。

 

顾昕:《新医改8500亿投向分析》
     现有的公立医院固然能从政府获得更多的补助,但并不会很多。它们必须去竞争来自医保的付账。随着全民医保的推进,尤其是公立医疗保险筹资水平的提高,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将成为医疗机构的主要付账者。公立医疗机构极有可能在竞争中依然占据优势,但政府增加投入使之“旱涝保收”的情形绝对不可能存在,也不应该存在。
    在新医改方案的实施细则中,最引人注意的内容是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3年投入8500亿,那么平均每年就是2833.33亿元。这笔开支主要的流向是“补需方”,即投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中的经费。
   “补需方”有如下内容:首先,1200亿元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的政府补贴:新农合现在的参保人数为8.14亿。由于农业户籍人口不会有大的增长,城镇居民医保的目标参保人口,保守的估计有3亿多(照覆盖率90%算),因此,城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参保者人数,应该在10亿左右。在未来3年,政府最低补贴水平要提高到年人均120元,因此年支出至少为1200亿元。其次是50亿元城乡医疗救助体系支出。2007年,我国有2272万城镇低保受益者,4173万农村低保和传统救济受益者,医疗救助支出总额为36亿元。估计未来3年内会有所提高,最保守的估计也要50亿元。再就是50亿元困难企业职工城镇职工医保参保补贴。因此,把上述三项加起来,未来3年内,政府预算用于医保的开支,每年平均至少需要1300亿元。
    新医改5项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为全体国民新增年人均15元的公共卫生费。2007年,我国人口总数为13.2亿。假定人口总数变化不大,每人15元,一年需要198亿元。但实际上,人口总数一定会增加。为了方便说明,我们把这项开支计为200亿元。
    还剩下大约1300多亿元,留给了“补供方”,即投入到各种医疗卫生机构之中。根据2008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的数据,2007年所有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获得的财政补助总额为1118.55亿元,上级补助收入为61.42亿元,共计1179.97亿元。因此,如果新增“补供方”的支出大约在1300亿元,几乎在原有的基数上增加了一倍多。
    尽管这笔预算开支的细目尚未编列,还有待于各地新医改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但是,这笔巨款流向的如下原则已经确定:例如,支持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建设;加强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能力建设;对中医院、传染病院、精神病院、妇幼保健院和儿童医院等在政府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对其他一般性公立医院,政府也将增加投入。。。。。。。。


*************************************************
附录:

延伸阅读目录:(全文请见附件)
◆主讲人顾昕:
顾昕:新医改8500亿投向分析
顾昕:“收支两条线”:行政化的歧途
顾昕:“救命钱”要花得利国利民——普通门诊医保统筹的三种付费模式优劣辨析
顾昕:医改后公立医院的生存方式
顾昕:全球性医疗体制改革的大趋势
顾昕:解读医改意见稿:三条阳关道两座独木桥
顾昕:走向全民医保
◆评议人廖新波:
廖新波:展望新医改:政府投入是关键
廖新波:“医改”方案要从哪里下刀子
廖新波:中央可搭框架医改方案
廖新波:医改三年投入8500亿是不够的
廖新波:医改,深圳也许有重大突破
廖新波:率性之魅

 

附录:
*************************************************
◆公益论坛、免费参加;因座位和资料有限,请发邮至[email protected]预约获准后参加。请提前10分钟入场;
*************************************************
◆时代沙龙近期回顾:
·中国经验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姚洋先生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中国农民自主性与中国自主性/李昌平先生  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
·灾后重建中的公民社会/唐昊先生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学副教授、国际关系学博士
·中国的政治行销和政治销售/蒋兆勇先生  凤凰卫视评论员
·中国民间信仰的源头/杨鹏先生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研究员,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
·德国的媒体与政治:德国时代周报的经验/吴强先生  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政治学博士
·政治转型中的中产阶级问题/庄礼伟先生  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教授、政治学博士
·我看全球经济危机——两种尺蠖效应的比较/秦晖先生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解决社会矛盾的新思维/孙立平先生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民国的三个面相——一种对民国史的新解释/张鸣先生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反思30年/朱学勤先生 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金融危机的几点教训/茅于轼先生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
·金融危机和改革/石小敏先生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高级经济师
·旧邦新命:中国文化与世界/葛剑雄先生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驯服国家:中国政治体制的目的与手段/任剑涛先生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中印经济比较/黄亚生先生 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
·奥巴马上台后的中美关系/王缉思先生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公民社会推动社会创新 / 陈健民先生 香港中文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评议人:韦祖松博士 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启蒙——中国现代化的生命线 / 袁伟时先生 中山大学历史学教授
·网络时代的社会结构与社会生态 / 吴伯凡先生 《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
·北美华文媒体的现状与未来 / 丁果先生 加拿大时政评论作家;评议人:杨小彦先生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系教授、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