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上午,我、赵慕兰等到清华科技园,对三位活跃在硅谷和清华科技园的创业者陆向谦、王文申、任亚林进行了访谈。这三个人都是由清华科技园的创投管理公司的负责人薛军介绍的,他们有相同的清华本科教育背景和相似的硅谷工作和创业经历,然而,他们却有着不一样的人生历练和生意经。
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是人脉
任亚林是高拓迅达的副总,任亚林是高拓迅达的副总,和曾朝煌于07年开始创办了高拓迅达,是三位访谈者中最年轻的一位。任亚林是个富有朝气的年轻人,这份朝气似乎也代表了他的公司正处于的发展阶段,据他讲,高拓迅达主要做半导体芯片研发设计,去年十二月开始盈利,刚刚逆势第二次融资完成。用他的话讲,就是市场对他们还不错。
对于创业成功的因素,任亚林总结说人脉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硅谷,90%的人都会有创业情节,但是只有10%的人能够成功创业。正是在硅谷开放的氛围中,他们才萌发出了创业的方向,集结到了合适的人员和资源,找到了第一笔天使投资。可以说,在公司初创期,这种朋友之间、同学之间、同行之间的沟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拓迅达进入了发展期,技术和资源需求就更加迫切,而人脉就显得越发重要了。
清华大学破格招聘的客座教授
硅谷考察后我感觉中关村和硅谷相比最滞后的是大学,表现之一是教授的聘用制度,之二是学籍的管理。对于前者,斯坦福等美国大学建立了完善的教授聘任制度,而对于国内的高校,更多的是终身制。可以说清华做了大胆的尝试,而陆向谦恰恰是被清华破格录取的客座教授。陆教授有清华的本科背景,有美国西北大学和加州伯克莱大学的留学经历,有国内和国外的双重创业背景,也有香港科技大学的教学经历,现在是文迪网络通讯总经理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客座教授。
陆教授搞了一个创业创新领导力论坛,讲课地点因为人多局促从30人的教室发展到450人的大厅,场场爆满。他和学院派的老师不一样,不是讲书本上的东西,而是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从在清华读书,到为摩托罗拉制订进入中国策略;从90年代创业,到创办电子商务微支付系统,再到建立“这里网”。论坛另一个特色是请各领域知名人士来做学生的导师,面对面的交流和辅导,这种开放式的授课的方式得到了学生、白领和创业者们的热烈欢迎,大家普遍反映说这种是实战经验的教授讲出来的东西很实用很解渴。我感到这种开放式的、实战式的授课方式恰恰是现在中国大学教育中是最需要的,但也恰恰是最为欠缺的,陆教授无论是在教学方法还是在教学内容上都开创了一个先河。
与台湾创业者合作
王文申是学激光专业出身,对光纤通信很熟悉,或许也是这个原因,被几位从事半导体的台湾创业者选中成为唯一的大陆合伙人。从原来的公司出来之后,在中关村创建了北京朗波芯微技术有限公司,与任亚林的公司经常双重配合做一个整体项目方案。
王认为职业操守是人脉的重要基础。因为共事而结识,继而被台湾的几个创业者选为合作伙伴,这些台湾人的能力、个性都很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却一般,反而与王却更合得来些;他衡量一个员工的职业操守和人脉关系合不合格的标准是在一个单位辞职后还能回去,甚至用这个来衡量他自己,这些成为其建立了良好的人脉网络,回国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王博士总结自己的人脉很大程度来源于清华。清华IC专业毕业的校友从事本专业的比例很高,所以他的人脉网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清华老师和校友。朗波芯微的好几个客户就是由清华老师和校友给推荐的。与客户的沟通往往因为清华校友的关系而变得更加顺利,两方经常是一见如故,谈判过程很轻松,会很快产生共鸣,省去了很多需要了解和建立信任的冗繁过程。
访谈的过程很轻松,也很投机。我们的话题或多或少地停留在了新的劳动合同法上。据他们讲,国外与中国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概念大相径庭,美国赋予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含义是,用人单位和员工之间签订的“没有特定期限”(或称为双方自愿)的合同,企业可以在不需给出理由的情况下宣布立即解除雇佣关系,而无需经过员工的同意,也没有任何必要的赔偿(除非公司另有规定)。这和国内有关专家,比如李天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劳动关系研究室主任)向政府建议的有着根本的不同,也就是说我们的专家对政府的决策建议中有关键性的误导。我听了很吃惊,因为现在国内的“无期限”劳动合同则意味“永久性”劳动合同——除非员工违规。这意味着对于新的劳动合同法的争论从未停止,并将一直继续下去。
2009-03-20 | 将中关村建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意义重大
2009-03-18 | 金融危机下硅谷中关村人脉结网之旅
2009-03-16 | 硅谷崛起与华人
2009-03-14 | 联通硅谷、光谷与台湾的光电铁娘子
2009-03-13 | 揭秘华人早期硅谷开拓史
2009-03-12 | 访手机导航第一人金海平
2009-03-11 | 访刚从中关村回到硅谷的三博士
2009-03-10 | 在硅谷讲中关村的故事
2009-03-09 | 访LEDENGIN创始人阎先涛
2009-03-08 | 访一生只在中关村和硅谷生活的谢青
2009-03-02 | 访硅谷著名的育成中心“橡子园”
2009-02-28 | 访问徐郁清女士
2009-02-27 | 访聚光科技公司CEO姚纳新
2009-02-23 | 在硅谷搭建人脉网络
2009-02-16 | 大批硅谷精英已回归中关村
2009-03-07 | 探访硅谷第一个华人企业家李心培
2009-03-03 | 硅谷访问斯坦福咨询教授王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