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香巴噶举,因为香巴噶举是一个注重实修的教派,历时千年传承至今,从不借用世俗的权力弘法,不与政治为伍,不注重世间的名利,不理会宗教的桎梏,甚至不在乎史学家的评论。历代祖师无论在众人皆醉的浊世,还是在政教合一的“中世纪”,无论是在政治的夹缝中,还是在和谐的盛世,都如爱护眼睛般守护者黄金般的传承,无论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偏远的雪域,无论命运是如何的飘摇,都忠实的守护着自己的三昧誓约,直至成就,再把火把传递给下一代。
香巴噶举的第一代祖师是金刚持,修了无数大劫,终获成就。他的事迹在雪漠的《我的灵魂依怙》有精辟的介绍,或请参见雪漠的《大手印实修心髓》。
第二代根本上师为证得无死虹身的奶格玛,“奶格玛千诺”即祈请奶格玛加持(注1)。此无死虹身即大迁移虹光身,为密乘的最高成就,此身出神入化,隐现自在,可前往十方净土,历史上只有莲花生等极少数的修行者证得。关于奶格玛的事迹在《我的灵魂依怙》有精辟的介绍,或请参见《大手印实修心髓》。奶格玛公元917年出生于一个佛教家庭,因年少时,有相士说她适合出家修行,建议先别成家。奶格玛于940年见金刚持得五金法,速疾成佛,为无死虹身成就,当时她只有23岁,其身化现净土,不再转世,至今虽历时千年,仍似23岁少女。有的师兄找朋友时常说,男女关系好聚好散,并举例说奶格玛与那洛巴有8年的夫妻关系,然后分手了。我非常惊讶,便查了史料,发现奶格玛比那洛巴大99岁,近一百岁。那洛巴生于1016年,家里有钱有势,取了十六岁的Sangmo为妻,妻子来自于印度教家庭。那洛巴的妻子婚后随他一起修佛,领悟很快,但并不如他,为了佛教,那洛巴抛弃了其结发妻子,其理由是妻子成了他修行的障碍便出家了。Sango哭了,但不敢反对。后来那洛巴当了那兰达的院长,负责和外道辩论,很有学问,但修行上并未成就。后来追随帝洛巴大死12次小死12次,清静了业障,方成就。我非常同情被抛弃的那洛巴的妻子,当时在女性倍受歧视的古印度,被抛弃意味着一生幸福的终结。当时的那洛巴这样做是极端不付责任的,他所追求的“佛法”并没有让他解脱。(当然,那洛巴最后跟随帝洛巴成就了,并离开了那兰达,成了丛林中的大圣,我很敬重那洛巴,并无贬低之意,但正如孔子所说,圣人也犯错,只是不二过,过而能改,不再犯)。有人说印度佛法那么兴盛,为什么还会灭亡?不是该善有善报吗?难道因果不存在吗?《大手印实修心髓》的对话录讲的很精辟,有光明的地方就有黑暗。不可否认,佛教也有黑暗,比如以宗教的名义歧视女性,在重男轻女的古印度佛法“兴盛”时期,被抛弃的女性遭受的社会压力足以让人精神崩溃。而且修行不好,更是当时主流思想的大忌。那洛巴抛弃妻子的事只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这样的例子并不少,另一位空行母斯卡史德也曾随便被自己的丈夫和儿子打出家门。有的人怀疑那位被抛弃的女性可能是奶格玛,也许她也是一位很有潜力的修行人,但其实并非奶格玛。第一,年龄和家庭背景对不上,相差太多;第二奶格玛的成就时间比那洛巴结婚早100年,论修行,只能做导师,绝不可能成为那洛巴的障碍。但未什么还有人把那洛巴和奶格玛说成夫妻关系呢?第一,有的奶格玛祈请文上说奶格玛和那洛巴是同一族性,而且有时称奶格玛是那洛巴的圣妹,即使现在有时谈恋爱时也把情人叫妹妹,所以有人说奶格玛是那洛巴的明妃(修行时的空行母)或妻子。其实,妻子是不可能,因为奶格玛与被抛弃的Sangmo并非一人。空行母是可能的,但更可能的是那洛巴与奶格玛同一大家族,就像布什与科尔十六代前是同一家族,彼此相识但未必有裙带关系。再加上奶格玛一直现23岁少女像,那洛巴的唐卡中是中老年像,称奶格玛为那洛巴的圣妹也未尝不可。最重要的是,香巴噶举重出世修行,轻世间法,并不在乎外界对她的评价,加上前七代单传,其世间影响力自然比不上塔波噶举四大派八小派之势,所以世人多知那洛巴,少知奶格玛,也许有的祈请文是为了令人启信,便称奶格玛是大圣那洛巴的某某某,就像乾隆微服私访时,总是说自己是何琛大人的某某某一样。第二,奶格六法和那洛六法有相似之处,(并且有的人即使知道奶格六法,因为无有传承,常把它等同于那洛六法,包括xx法王的经师也犯这样的错误),所以怀疑奶格玛和那洛巴关系甚密。当然,密乘里万法来自金刚持,有相同处自然不怪,而且奶格玛与那洛巴有法上的交流也是可能的,那洛巴的金刚瑜伽母传承,直接求自金刚瑜伽母,会不会奶格玛就是传给他法的金刚瑜伽母呢?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但总之不是因为奶格玛是那洛巴的妻子,所以才传法相似。而且,真正实修过两法的人,才知道奶格六法更为精妙。第三,乱搞时需要,好聚好散,所以去寻求密乘祖师的例证。时代不同,乱不乱搞是自己的事,但不能捕风捉影找一些莫须有的事,混淆视听。更不能对神圣的婚姻不负责任。总之,奶格玛与那洛巴可能是道伴,朋友,远亲,师徒,但决不是夫妻关系。当然他们所证悟的空性是无二无别的。关于那洛巴的生平详见《那洛巴生平与教法》(牛津大学出版社)。
与奶格玛一样,斯卡史德也是一位有大成就的空行母。他也是琼波朗觉的上师,传下了香巴噶举的斯卡史德六法。斯卡史德传承祈请是非常有加持力的祈请文。斯卡史德与奶格玛同被尊为香巴噶举的第二代祖师。香巴噶举的奶格五金法历代上师祈祷文中,第二代只祈请奶格玛,因为五金法为奶格玛所传,但会供中有对斯卡史德的供养。斯卡史德的事迹在《我的灵魂依怙》有精辟的介绍,或请参见《大手印实修心髓》。每一代成就的香巴上师,都可以亲见祖师奶格玛和斯卡史德。奶格玛和斯卡史德实际上可以做每一位有缘的具信行人的上师。据记载,斯卡史德曾经为日贡瓦传过四灌顶,在灌顶前,日贡瓦问,“你叫啥名?” 斯卡史德告诉他,“I am Sukhasiddi which means Bliss-Accomplishment, bliss because my mind if filled with stainless wisdom. Accomplishment because one can accomplish the extraordinary Siddhis with in a year or month by praying to me。我叫斯卡史德,意思是极乐成就,极乐:因为我脑子里充满了无垢智慧,成就:因为一个人可以通过向我祈祷,在一年或数月内便得殊胜成就。”
香巴噶举的第三代祖师是琼波朗觉。其有史可查的住世时间为公元990年-1139年,住世一百五十岁。但也有少数香巴新系的口耳传承,记载不详,只说是生于虎年,每12年是一个虎年,这样有个别学者认为会不会是978年(大了一个地支)-1129年(跟150岁住世时间相差不多).但是这一说法得不到公认,但也有考据之处,莫觉巴生于1107年,据青史记载,十七岁时依止琼波朗觉,先按琼波朗觉的指示四处参学,最后才在琼波上师处求得香巴噶举的全部传承,依止琼波朗觉五年七个月。(不知这五年七个月是不是从十七岁开始算,如果是的话,说琼波圆寂于1129年也说得过去)。这里有个历史原因:藏历来自于汉历,自公元七世纪,由文成公主和金成公主将其与汉文明一同传入了吐蕃,促进了吐蕃的繁荣,后来郎达玛灭佛,藏地混乱,又加上印度的影响,历法难以考证,直至1027年由汉历演化的藏历才开始应用。藏历其实是汉历的简化版,同属中华古文明的阴阳历体系。汉历十天干,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60年一个甲子,藏历只用火土金水木五行,每个重复用两次(或者委婉的说叫一阴一阳),效果一个样,60年一个循环。琼波出生于虎年虎月(一月或二月)虎日虎时(3-5AM),而且据说其属大贵,天干上应该配的很好,是如果再加上几月几号出生,就可以确认其准确的出生年份,可是琼波朗觉出生时正值十世纪末,当地历法混乱,笔者查边资料,没有找到其出生于几月几日的记载。所以还是倾向教内的普遍说法,即990-1139年住世。琼波浪觉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部史诗,关于琼波浪觉的生平和传奇,请参阅著名作家雪漠即将出版的新作《琼波喇嘛传》。
香巴噶举的第四代祖师是莫觉巴(1107-1180)。七十三岁时奶格玛受记其度生圆满,也有一种说法是莫觉巴住世时间为1110-1170年,但这与其实际年龄不相称。莫觉巴曾与帕莫竹巴(Phagmo Drupa,1110-1170)互为师徒,有可能有的人把帕莫竹巴误当成了莫觉巴。
香巴噶举的第五代祖师是杰刚巴丘吉桑给。丘吉桑给译作法狮子。我问过一位印度学者,为什么很多人叫桑给(Singh/Sangji),他说古印度,世俗的势力最高者为王,但是古印度重精神,修道上的王才是真正的王,为了有别于世间的王,他们把法上的王叫桑给,本意为狮子,世俗的王需要世俗的认可才行,而狮子本身就是林中的王,不需要世俗形式的外在认可。杰刚巴人称法狮子。他11岁便开始学习噶当五部大论,结果没有成就。杰刚巴曾拜米勒日巴如月亮般的弟子洛琼巴的弟子为师,仍未成就。大圣Pakpa Chegon(陈刚)传给他观音法,杰刚巴闭关四年半,可亲见观音,面对面对话。楞严经云: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虽然懂得多,能见本尊,但仍然没有大成就。杰刚巴在日记里自己写道,当时发心也并不是总能清静,而且处理不好修和学的时间搭配。而后拜莫觉巴为根本上师,很快契入光明大手印。但是杰刚巴从小所学的噶当教法根深蒂固,非但没有使他迅速成就,反而成了所知障,认为大成就没有那么简单。后来遇高人点拨,带了他七个月,破除了所知障,恢复了对香巴传承的信心,怀疑障碍消除,成就恢复。闭关六月,成就了五金法。杰刚巴的故事有深刻的警世意义,对此,我的灵魂依怙有精辟评论。
香巴噶举的第六代祖师是念敦巴日贡瓦,尽管也学过五部大论,但按杰刚巴授记,过着密修士的生活,饮酒,穿破旧衣服,被称为双运幻身喜舞念敦巴。杰刚巴授记他有十名可继承法脉和香巴上师衣钵的大彻大悟弟子。据记载,念敦巴有7000弟子。十个大圣弟子与前七代单传并没有矛盾,一位成就师可以使一批人开悟。在这批人中有十个大彻大悟的可继承法脉的人并不奇怪。这正是香巴光明大手印的殊胜之处,以心印心,上师以成就的果位加持弟子迅速成就。作为整套的五金法则可能是单传。最近有学者把洛珠塔依(第32代香巴上师)的书编译了一下,被国际知名的《亚洲研究杂志》转登,认为香巴噶举前七代单传是为了禅修的需要,避免宗教制度化的弊病。
香巴噶举的第七代祖师是敦巴杰。他的事迹在《我的灵魂依怙》有精辟的介绍,或请参见《大手印实修心髓》。
香巴噶举的前七代上师被称为香巴前七宝上师。有的学者也直接称他们作香巴七宝,但这还不全面,因为他们对后七宝知道的不多。香巴后七宝上师为第八代至第十四代根本上师。渊源如下:
8 Tsangma Shangtön Benbisia 赤宸本 (香動巴)
(1215-1291 staying 76 years in this world )
↓
9 Langrijue/Zhonnu Drup 又诺智/朗日觉(雄努竹)
(1228-1319)
↓
10 Gyelsenbum 江村本/简宸本(加稱 崩)
(1261-1334)
↓
11 Chichengong/Tsulgon 赤宸贡
(1292-1374)
↓
12 Rechen Sangye Senge 日钦巴 桑杰桑给 佛狮子(里千桑傑辛給)
(1347-1416 staying 69 years in this world)
↓
13 Rinchen Gyaltsen/Shangkarwa
仁坚巴/仁钦江琛(宝幢)(香嘎哇林千加稱)
(1347-1429)
↓
14 Sangyehua Palsang 桑吉华( 桑傑 巴桑)
(1394-1462 staying 68 years in
this world, left on 12.25)
有的人把桑马相敦赤宸本和又诺智作为两个分支,所以他们的就少了一代,所以这些人并不知道香巴后七宝为哪七位。笔者研究发现,实际上是赤宸本和又诺智(雄努竹)虽然同拜顿巴杰为师,但赤晨本是又诺智的根本上师,把唯一一本五金法本给了他。而赤晨本的弟子简宸本(加稱崩)又以又诺智为根本上师,而简宸本又是赤晨贡(初公)的根本上师。自简宸本有了新旧两种法本,之后,有新系旧系之分。赤晨本是旧系,没错。但有的学者把简宸本划入了新系,这样,就又“少了”一位根本上师。这样从赤宸本到桑吉华(桑傑巴桑)本来有7位根本上师,在网络流行的某版本中却成了5位。
其实,同一师父,由师兄传师弟的情况很多。雪漠先生早在《浅谈“根本上师与三昧耶誓约》中有精辟论述,一个人也能有好几个上师,但一生只有一位根本上师,那就是让你开悟的那个人。比如仁坚巴与日钦巴同岁,同拜赤宸贡为师,而后,仁坚巴又依止日钦巴为根本上师,即生成就。这种情况在注重实修的噶举派并不罕见。
在后七宝上师之后,又出了十八代,直至第三十二代,哥尔拉(洛珠塔依将贡康楚)。这段时期内,很多觉朗派的大德都是香巴噶举的火把,最著名的便是至尊达那纳达(即香巴第19代上师卓威衮)。从第23代至31代,正处政教合一的“中世纪”,觉朗巴被某教派排斥,让其把“他空见”改为“应成见”,历代香巴上师在强权的夹缝中,守护着自己的传承,不求世俗的荣耀,甚至连生平事迹都鲜为人知。旧时藏地某教派的政教合一,带给人民的是光明?黑暗?笔者不做评论,只摘录一海外华人的评论:
在国外多年,有时也和当地白人交流宗教,但最让我伤心的有两件事,第一就是,每当提起藏传佛教,他们无一例外的人为是xx喇嘛创的,你不和xx喇嘛有关系,就得不到承认。第二,他们个个是藏独思想。我非常气愤,这大多是西方政客及其控制的媒体的片面宣传所致,但自己一个人势单力孤,无法与他们争论。我不关心政治,但我希望太平洋彼岸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祖国强大了,华人说话才有底气。
旧西藏并不像美国媒体说的那样是宗教的天堂。只是某教派中一部分人的天堂,而且即使是某教派中人,内斗也不断发生,同门相残,水牢蝎坑,活拨人皮时有发生,多吉雄登事件就是一例。xx喇嘛的第一位老师热振仁波切因为内斗,被打入大牢,受尽无休止的酷刑,被捏碎睾丸而死。Xx喇嘛自己,也是内斗的牺牲品,六世仓央江措便被流放。对其他教派的迫害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Bb是伟大的学者,就是因为说真话得罪了某教派,被以“通共”的名义残酷迫害致死。清朝时,觉朗派的cc本来是转世的修行人,却得不到认证。某教派统治地位最高的两位“活佛”找cc谈话,cc必须该信某教派,才予以认证。Cc不得不皈依了某教派,才被认证为“活佛”。即使近代,红白二教的祖师洛那上师也是被xx集团下毒,然后活埋,幸亏洛那上师的修正不亚于xx喇嘛,还会闭气法,徒手刨土,才得以逃脱至汉地。即使这样,xx集团仍不放手,监控在汉地的喇嘛,很快洛那上师的照片被转到某喇嘛的办公室,但当时的民国要员,戴季陶等都敬畏洛那上师,xx集团暂时不敢动手。当时的九世班禅大师也被xx集团迫害,被追捕,出走藏北的无人区,九死一生,幸遇孝珠堪布一行,才得以逃往汉地,最后不得不由蒋中正亲自派人护送回去(《金席大师贡唐仓》)。广大的人民的生活更是非常艰苦。上层统治腐败,不管人民,甚至不管国家。丧权辱国的“麦克马洪线”便是这一时期由藏地的地方权贵与英国单方面非法签订,将大片西藏领土划归印度,尽管“麦克马洪线”是完全非法的,后来xx集团也不得不否认其代表的合法性,但至今印度仍然占有中国的领土,因而爆发过战争,成了中华民族难以抹去的耻辱。不知某教派的上层“法王们”可有菩提心否?。
香巴噶举的第三十二代根本上师是哥尔拉(洛珠塔依)。他生于一苯教家庭,父亲被某教派迫害,当时他只有十几岁,母亲为了让儿子将来有条出路,就让他去佛门出家,后来幸遇有名的大肆度仁波切,以之为师,洛珠塔依很争气,能讲很多道理,被称为哥尔拉(遍知)班智达。哥尔拉这个名字早在400年前被奶格玛曾对桑吉华(1394-1462)预言过。可是洛珠塔依不久要被征去服役,大肆度见他是个难得的修行人,为了帮他免除差役,认证他做活佛,称一世将贡康楚。哥尔拉建八蚌寺,中兴香巴噶举,著作一百多部,曾与一世将养钦泽互相传法,其根本上师是延攀噢瑟,但因为上述的政治原因,哥尔拉最为人知的名字为将贡康楚,最为人知的上师为大肆度仁波切。甚至有人说这是他的根本上师,他也沉默,有时候,沉默是金。哥尔拉看透了宗教制度的阴暗面,曾与将养钦泽等发起过不分宗派运动。哥尔拉的弟子很多,按奶格玛指示,将香巴法位给了更嘎久美。
更嘎久美为香巴噶举第33代根本上师,然后经34代根本上师嘉华扬和35代觉朗巴的大德喜饶坚赞/谢而坚赞(德伟多吉)传给了第三十六代根本上师拉则江贡活佛。具德香巴噶举的历史内容广大而殊胜,其法脉就像晴空中的阳光绵绵相续,如黄金念珠般从未间断,其纯度丝毫没有变化。香巴噶举三十六代根本上师江贡活佛曾于1977年藏历八月二十五日整理出其传承及即生成就的历代上师的简介。这一简介很殊胜,可惜别的派有不同的说法。笔者收藏有几种版本,为了接轨,故作此对照表。也是在抢救一种无价的文化。有的香巴噶举传承表,实际上是按照玛哈嘎拉的传承,有的只有奶格六法的传承或其中一部分的传承,有的是大手印传承,有的版本的归依境只是卡玛噶举的翻版,缺少大威德金刚,传承上师不详,有的只划了几个知道名字的上师,至于红白空行母更是罕有提及。连卡鲁也说,香巴的传承已经湮没无闻了(他的一个弟子听了不理解,认为他在说方便妄语,出书为证。从卡鲁的自述看,他接受过香巴教法,他的根本上师可能是宁玛的创巴仁波切,好饮酒,有的西方人对此仁波切有斜见,无信心)。完整的奶格五金法稀有难得,完整的香巴教法(包括斯卡史德六法)罕世难逢。如今,只有在旧系的历代传承上师中可以求到。并不是上师保守,而是有各种因缘。1956年,第35代香巴上师德伟多吉曾应三大寺300多个大格西的殷重祈请,向他们传过斯卡史德六法。
以上所详述的是香巴噶举完整的旧系传承。香巴噶举自七代以后,可以广传,每代上师都成就了光明大手印,他/她很容易就可以带出一批大圣弟子出来,具金刚上师资格的绝不只一个,这样,便有了新系的传承,新系的传承非常多,如一条条线交织的网,每一条线的源头都是一位成就的根本上师。新系也不乏成就师,比如唐东喇嘛直接得法于奶格玛,得大成就(现代学者王春华的书上,说他是虹身成就,也有的书上叫无余涅磐,即成佛)。宁马巴大德已故的多旦仁波切也是新系的香巴上师之一。宗喀巴的密集金刚传承即直接来自香巴噶举的上师,这也是修格鲁巴密集金刚可以成就的原因,也是宗在其著作中,偏爱以密集修法为例的原因。宗师本人又可能就是光明大手印的受益者,近代有学者不太同意格鲁的大威德修法,但从没有指摘其密集传承的。为什么当时只传密集金刚,无从可考,但宗师幼年就已经受喜金刚,马哈马雅金刚,胜乐金刚,大威德的灌顶。并在七岁前闭了胜乐金刚的关,常做自授灌顶。当时的传法上师为布敦Chojey Dondrub-rinchen,为夏琼寺的建立者。
宗喀巴与香巴噶举的因缘如下:
赤宸本 (第八代香巴根本上师)
↓
林千 加稱 巴桑
↓
開竹 多杰 雄努
↓
Namkha Naljor (是否与布敦同一人?不敢肯定)
↓
|_ (Je Tsongkapa宗喀巴)
|
|_ Jinpa Tsangpo
↓
Tangtong Gyalpo唐东嘉波
总之,为了解脱,有光明大手印即可,只求一法即可。除了香巴噶举的旧系外,其他见诸于世的其他香巴传承,并不完整,但这不一定影响其成就。正如金刚持曾传过六十万种密咒金刚身的灌顶,如今世上没有哪个门派能完整的持有其所有的传承。
(作者为加拿大博士、雪漠《我的灵魂依怙》一书的英文翻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