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登黄山


  再上黄山,我选择了隆冬。下车时满山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黄山仿佛半睡半醒。记得东坡有诗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也许东坡是最了解烟雨中的山光水色,我要好好领略冬天的黄山。

  自温泉拾级而上,台阶上冻着一层薄冰,走路须十分小心,定要遵循“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的原则,心里颇觉不悦,但渐渐地,不悦全然忘记了,冬天打扮出来的黄山把我深深地吸引了。

  刚开始我便领略了一个字“白”。冬雨蒙蒙,就象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雨:似牛毛,如花针,润物细无声。落下来,打湿了我的头发,润湿了周围的松树。树叶间挂着泪般晶莹的雨滴,转眼间,被冬凝成洁白的晶花。漫山遍野的松树都被这晶花罩着,洁白而耀眼。根根树叶都覆着冰花,重重叠叠,晶莹而可爱,我想这就是黄山一景:雾松。北方的冰雕我没亲眼见过,但我想,那些能工巧匠们无论如何也雕不出这种奇景的。谁说冰只是板着面孔,它不是把情给了松柏吗?是那么常青。

  愈上愈高,艰难的跋涉,天都已踩在脚下。大雾在高山上演出着“大海怒涛”。它用薄薄的素纱裹紧座座山峰,一阵风吹过,露出个个“孤岛”。远眺,则满目乳白色的海洋,浪涛翻卷着,咆哮着,冲击着那一座座“孤岛”,场面之壮阔,非语能言也。此刻我心旷神怡,如把酒临风,则荣辱皆忘。

  自清凉台上欢群峰,则个个象刚出浴的仙女,披着洁白的纱巾,脚下蒸气缭绕,山风过后,一些雪片飞落下来,如纱巾吹开一角又渐渐合拢了去。“石猴”也看得呆了,连别人为自己披了件纱巾也不知晓。整个山林白的野。

  领略的第二个字便是“韧”。迎客松、送客松、蒲团松、连理松、望客松.....黄山松无松不奇,无松不美。从顶峰的石罅中伸出来,在半空中静静地睇视着,在云海的怒涛中高昂着,下临万丈深渊却毫不畏惧。这都是黄山松的“韧”,最韧的还体现在与风雪相抗衡。

  漫山遍野的松树,头顶上压着厚厚的积雪,但个个都直挺挺地立着,对抗着风雪。黄山松誉满天下就因为它的韧性。“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我留连忘返于冬日的黄山。夏天我也来过,但冬天的黄山最有灵气。冬天是个大熔炉,可以熔炼人的意志,教我在人生的路上学会跌倒爬起,学会坚韧不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