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清明祭扫,是否能做到安全、文明,总是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至于祭奠用品价格是否合理,是否趁机涨价,存在价格欺诈,则未能受到应有的关注。今年北京在八宝山人民公墓和八达岭人民公墓尝试“纸钱换祭奠绢花”的同时,要求祭祀用品明码标价,价格不得上涨,这显然向前迈出了一步,对祭民来说应是个利好消息。
此前,清明时节祭品和与祭祀活动有关的物价一直疯长不止,已经成为社会一大公害。经营者违反价格管理规定,趁机哄抬祭祀用品价格,祭祀用品打着滚儿提价,乘车、打的价格见风看涨,简直没有谱子,住宿、餐饮等价格也是乘虚而入,一路狂升。同时,祭品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坑蒙祭民。祭祀市场管理失控,搅乱了市场秩序,加大了祭民的经济负担,也损害了社会风气,祭民对此早已感到有苦难言。
在这种背景下,北京今年率先行动,加强清明祭奠品的价格管理,要求祭奠品明码标价,不准趁机涨价,这当然是件大好事。不过,仅仅要求明码标价和不准趁机涨价,显然还不够。因为经销商有其生财之道,此前许多人早已抢先一步,把价格涨了上去,明码标价规定改变不了已经发生的价格虚高,不准涨价规定对已经涨了价的事实并不能产生作用。祭品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更是让祭民防不胜防。从这次要求的明码标价祭奠品来看,范围还很小,主要还是限于直接的祭奠用品,服务性提价和价格虚高并未能列入价格整顿范围。
清明祭扫活动还有几天,奠品和服务价格整顿规范还有完善空间。北京应该再加一把油,把明码标价扩大到所有祭品和祭祀服务,既要求鲜花、绢花等直接物品不得涨价,也要求交通、住宿、餐饮等服务也不得涨价。既要加强祭品价格管理,又要加强祭品质量管理。此前已经擅自涨价的,要迅速出手让其降下来,使其回归到原来水平,一经发现有违规行为,必须及时查处、打击,让其牟取无法得逞。清明奠品和服务价格透明,一目了然,这等于为祭民穿上价格防弹衣,祭民挨宰了心中会有数,就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让不法经销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北京规定清明祭品明码标价,不得涨价,具有标本意义。其他地方也应该这样做,都给祭民穿上价格防弹衣,驱走祭祀中的灰暗,让清明祭祀既清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