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父母的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过度使压往往又只会适得其反。父母还是放平心态更好,几千年来,望子成龙一直是每一位父母的最大心愿,当然如果真能如愿以偿,的确是一件莫大的没事。但由于教育的不得当,造成孩子逆反心理严重,继而厌学,甚至逃学,逃离家庭等等恶性事件的发生。教育永远都是细致的工作,要一以贯之的不间断进行下去。
学校和教师理当尊重教育规律,联合多方力量,春风化雨,循循善诱,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妥,更何况这些孩子大多是农民工子女,他们不在父母身边,缺乏有效监管,亲情严重缺失,可能比一般孩子有着更为复杂的家庭背景和心理背景,因此,教师就更应该重视他们,给他们更多一些关爱,遗憾的是,教育者或因升学压力之大,或因自身责任原因,便慢慢地放弃了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说服、疏导等教育方式,而选择以简单化、生硬化的手段来解决他们在教育过程所碰到的棘手问题。殊不知,这种简单和生硬的拙劣教育,轻则引发学生反感,重则引发恶性事件,类似的教训已经实在太多。
有时我们的做法会物极必反,长期的高压会使孩子的性格慢慢发生扭曲,变得偏激、固执、逆反。渐渐的孩子不买帐了,故意与家长作对。到头来,家长反而吃力不讨好,既误了孩子,也伤了自己。即便有些温顺的孩子能在家长个高压下取得好的成绩,但这种孩子也往往是高分低能,或者是生活白痴。因为家长只培养了他学习,而未教给他生活的常识,做人的道理。当孩子进入社会,才惶恐地认识到自己与社会格格不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个细活儿,其过程十分艰辛,而其收获与付出很多时候并不成比例,作为教育者,就需要发扬人梯精神、红烛精神、春蚕精神、园丁精神,为孩子成长当好守护神,小心地呵护着孩子的每一点自尊。如果能通过一些学生离家出走这一无奈之举,触动教育的敏感神经,实现教育的精神回归,则善莫大矣。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天之骄子,但不要盲目地给孩子制定过高的目标,一切得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如果目标过高无论孩子如何努力,皆遥不可及,接二连三的失败打击,常常会让孩子的信心受到极大的挫伤,进而变得自卑,没了上进心,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
我们给孩子太高的期望,只会给孩子造成相应的压力,每次他都无法达到你要求的目标,你开始失望、无望、绝望。其实孩子也开始走向失望、无望、绝望。给孩子制定目标,就像耍猴戏的人,手中的食物始终保持在猴子快要够着的高度,有时能够着,有时够不着。当然在给孩子树立理想和目标时,我们还应该更多地听取孩子的心声,因为孩子才是学习的主体,才是将来要面对社会的人,让她自己选择,我们只是从中参考和引导。
选择孩子成龙还是成才,我更愿意选择后者。尽管我也十分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社会上的佼佼者,但我更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人:一个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人;一个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人;一个勤奋工作、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有着独立思考、能应对如潮流般汹涌的竞争的人。
教育永远都是细致的工作
评论
7 views